“我為啥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專家直言:你不夠懶,扎心了
前段時間,參加了從北京來的一位育兒專家的交流會。會上,有位媽媽向專家提問,她說:我自認為是一個很盡職盡責的媽媽,當初懷孕的時候我的事業已經小有成就,也算是優秀了。但為了照顧孩子,我當起了全職媽媽。在生活中,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衣食住行可謂是面面俱到。而且我也看了很多心理教育家方面的書籍,去更好地照顧孩子。按理說,我的孩子應該很優秀。但不是,他一點都不優秀,我為啥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聽家長說完,我也是若有所思,有些許的考慮。為啥越盡責的父母,越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呢?專家隨后說了一句話:你不夠懶。不夠懶的家長是教育不出聽話的孩子,為什么這樣說呢?原因很扎心。
“我為啥養不出優秀的孩子?”育兒專家直言:你不夠懶,扎心了。
育兒的平衡點
專家說:父母和子女其實是互補的關系,他們之間的付出對等,才能長久。如果父母付出90%,什么都大包大欖,根本不給孩子展示的機會,他能做到的只有10%。如果要問,孩子為什么做的那么少?那就要問問你,是不是做的過于多?如果父母只做到20%,在生活、學習上對孩子不管不顧,也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最關鍵的就是找到育兒的平衡點,不要做太多,又不能什么都不做。父母和孩子都做到50%,既不會漫出來,又不會太少,這就是一個平衡點。上面家長的錯誤,就在于做的多,讓孩子鍛煉的少,父母落差才會那么大。因此,找到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平衡點,才會讓父母輕松,孩子也優秀。
父母要有可為有可不為
我也是父母,也想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但于他而言卻不一定就是好的。例如,我覺得喝熱水比較好,就給他倒滿滿一杯。殊不知,這樣才最容易傷到他。一樣的道理,父母的付出也要有技巧,知道有可為有可不為。
有可為,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的真實想法。平時多跟孩子聊聊天,說說話,講一些有趣的事情。有可為不一定是要為孩子做些什么,陪伴就是最好的做法。不可為,不可過于包辦孩子的生活,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要自己做。例如,收拾書包、玩具、房間等一些瑣碎的事情。或者是關于某些決定,也要讓他自己做決定。
當父母的就是給他們提供意見,把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至于最后的結果,讓他自己做決定。因為只有自己做的決定,才能坦然的面對結果。
“我為啥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專家直言:你不夠懶,扎心了。確是如此,不做滿分父母,把剩余的成長空間留給孩子。
---------------------
你想了解的母乳喂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松帶娃。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