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SUV市場冷熱不均 中國市場未來路在何方?
過去十幾年來,SUV熱潮可以說席卷全球,不管是中國、美國還是歐洲市場,越來越多消費者從傳統轎車、掀背車轉向SUV。據LMC Automotive市場分析機構的數據,2005~2017年,全球SUV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2%;相比之下,轎車銷量年均復合增長率則低得多,僅為2%。不過,在2012~2017年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超40%的中國SUV市場從去年開始“退燒”,今年一季度更是領跌整體車市。無獨有偶,最近印度SUV銷量也在下滑。但在歐洲和美國市場,SUV的熱度仍居高不下。
LMC Automotive認為,展望未來,全球SUV市場增長仍未到頂,不過增速將有所放緩。到2025年,全球SUV的市場份額將會與轎車持平,市場份額都在38%左右。另外,未來SUV市場的增長可能會更多地反映在電動汽車上,由于SUV車身較高,可以容納更多電池組,因此SUV在本質上更適合電動汽車。LMC Automotive預測,未來美國將成為惟一一個SUV占輕型汽車總銷量50%以上的主要汽車市場,但無論是新興市場還是成熟市場,大部分國家的SUV市場從長遠來看仍將保持增長。
美國:SUV細分市場全面開花
今年一季度,美國輕型車銷量達398.9萬輛,同比下降3.2%。多名美國汽車分析師預測,隨著經濟下行、利率上調、物價上漲以及購車補貼減少,消費者的需求將繼續被抑制,今年美國輕型車銷量將跌破1700萬輛,這將是近5年來美國汽車銷量首次跌破1700萬輛。今年一季度,美國轎車銷量持續下滑,市場份額再度讓位于輕卡和SUV。今年一季度,美國SUV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分別是日產Rogue、雪佛蘭Equinox、本田CR-V、豐田RAV4、福特探險者、福特翼虎、Jeep大切諾基、豐田漢蘭達、Jeep牧馬人、Jeep切諾基。可見,緊湊型和中大型SUV十分受美國消費者的歡迎。
小型SUV兼具實用性和經濟性的優點,在美國市場上的份額也在不斷增長。根據《美國汽車新聞》數據中心的數據,2017年,共有16個汽車品牌在美國市場推出了小型SUV,當年銷量為78.4萬輛,占據美國SUV市場12%的份額,占美國輕型車總銷量的4.5%。IHS Markit首席汽車分析師斯蒂芬妮·布林利表示,盡管小型SUV市場發展時間不長,但消費者需求旺盛,預計該細分市場仍將保持可觀的增長。
近年來,由于美國消費者的偏好從傳統轎車轉向SUV和輕卡,美國汽車制造商也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以應對消費者口味的變化。例如,通用汽車、FCA紛紛削減了轎車和雙門跑車的產能,福特更宣布未來將在北美市場取消大部分轎車業務,這些車企都將轉而專注于生產SUV和皮卡。此外,以轎車見長的日系車企也在順應市場趨勢,計劃在北美市場推出更多SUV產品。
中國:SUV遇冷,自主品牌“受傷”
過去10年來,中國SUV市場飛速發展,銷量從2007年的38萬輛,逐步上升到去年的近千萬輛。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中國的SUV產品在這10年間也變得異常豐富,從2009年的36款車型到2018年增至294款。其中,中國自主品牌的SUV產品從2009年的21款車型,到2018年增至189款,相對合資品牌產品優勢繼續擴大。
2018年,中國自主品牌SUV車型數量已經超過了其轎車車型數量。在過去幾年,中國自主品牌在SUV市場實力快速提升,SUV的主力車型也從2009年的日系為主逐步轉為自主品牌領軍,而且領軍的自主品牌越來越多。去年,中國SUV的銷量占乘用車銷量比重高達42.15%。
SUV被中國消費者熱捧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消費升級。相比轎車,SUV的功能更加多樣化,設計風格也更加多變,符合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功能性的要求,因此成為很多消費者的首選。其次,中國一些鄉鎮地區的道路條件有待改善,SUV更好的通過性和較高的視野受到這些地區消費者的歡迎。另外,中國消費者青睞SUV大氣、硬朗的外觀也是其受捧的重要原因。
但自去年6月開始,中國SUV市場增長率就開始逐月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4月,SUV銷量同比累計下降15.8%,十幾年來中國SUV市場的高速增長就此告一段落。當然,這對于借SUV東風而崛起的自主品牌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由于SUV市場向下震蕩,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在今年前4個月降至新低。今年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有較大幅度下降,并且是2017年1月以來,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最低的一個月。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8.5萬輛,同比下降27.9%;市場份額為37.1%,下降5.2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品牌SUV的銷量為32.4萬輛,同比下降30.3%;市場份額為50.1%,下降7.4個百分點。
歷經近1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SUV市場逐漸出現飽和,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轎車更甚,市場開始出現審美疲勞。因此,近來車企也開始推出轎跑型SUV和七座SUV等特點更加鮮明、更具差異化的新車。轎跑SUV有寶馬X6、路虎極光、馬自達CX-4、豐田CH-R、風光iX5和長安CS85等,七座SUV有JEEP大指揮官、寶馬X7、福特銳界和奔馳GLE等。不過,這些新車型究竟能否給中國SUV市場帶來新的活力還有待檢驗。
歐洲:小型SUV成“香餑餑”
JATO Dynamics汽車行業咨詢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受整體經濟環境下行、英國脫歐、柴油車禁令、消費信心下降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今年一季度歐洲新車注冊量為413萬輛,同比下滑了3.2%。從各細分市場的表現來看,轎車和MPV均出現較大跌幅,尤其是MPV銷量大跌27%。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SUV市場持續火熱。今年一季度,歐洲SUV銷量達到153萬輛,同比增長6.8%,而該地區SUV的市場份額也增至37%,增長了3.5個百分點。
在SUV細分市場中,小型SUV和緊湊型SUV仍最受歐洲消費者的追捧。據《歐洲汽車新聞》報道,去年,歐洲小型SUV的銷量達到183萬輛,增長了37%,增速超過了除電動汽車以外的所有其他細分市場,緊湊型SUV的銷量也達到188萬輛。JATO Dynamics市場分析師還指出,隨著大眾T-Roc、雪鐵龍C3 Aircross和西雅特Arona等新車陸續推出,小型SUV已逐漸逼近緊湊型SUV的銷量。LMC Automotive預測,到2020年,歐洲小型SUV的銷量將達到216萬輛,有望取代緊湊型SUV成為最受歡迎的SUV類別。
正是由于看到了歐洲SUV市場的廣闊前景,多家車企都在該地區加大了SUV攻勢。福特計劃于今年年底推出一款名為Puma的SUV,福特歐洲銷售和營銷主管羅伊蘭特·德瓦爾德表示:“Puma定位介于翼博和翼虎之間,造型更具活力,相信會吸引很多消費者。”他還指出,“SUV已經在歐洲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我們有必要推出更多車型。”福特歐洲希望今年SUV銷量占到其輕型車銷量的近一半。Jeep也將在小型SUV細分市場發力,到2022年將推出旗下第二款小型SUV。PSA旗下歐寶品牌在小型SUV市場已有2款車型,分別是去年在該細分市場銷量排名第5的Mokka X和排名第8的Crossland X。
歐盟將從明年開始實施更加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規,該地區汽車業電動化的進程也在不斷提速。由于小型SUV的熱銷和消費者的追捧,很多車企已經開始將小型SUV車型電動化提上日程。JATO Dynamics的數據顯示,去年歐洲小型SUV市場中汽油車和柴油車的比例分別為69%和29%,純電動車型僅占0.2%,而且沒有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不過,這一情況將很快發生改變,歐寶將于2020年生產新款Mokka X的純電動版,標致也將在明年年初開始生產標致2008款電動版,雪鐵龍也在開發C3 Aircross的電動版。
印度:B級SUV份額大跌
據印度汽車行業組織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印度新車注冊量為71.2萬輛,同比下降1.8%,結束了此前連續多個季度的持續增長。與轎車相比,SUV銷量全線下跌,其中B級SUV市場份額降幅最大。根據IHS Markit的銷售數據,今年一季度B級SUV在印度整體車市的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4.9%降至12.4%。其次是D級SUV市場,市場份額下降1.7個百分點,至6.8%;C級SUV市場份額下降0.3個百分點,至1.6%。總體而言,今年一季度,印度SUV的市場份額下降了4.4個百分點,至20.9%。
在近幾年印度SUV銷量高速增長的大背景下,近來SUV市場的降溫顯得有些反常。在印度,B級SUV占整體SUV市場的份額最高,這主要是由印度城市居民的強勁需求所推動。近年來,印度城市地區消費者不再青睞傳統掀背車和轎車,他們都開始轉向SUV。B級SUV在價格上接近于C級轎車,這讓很多原計劃購買大中型轎車的購車者轉而購買緊湊型SUV。此外,購買部分緊湊型SUV還可以享受更低的消費稅,使得它們比起C級轎車更具競爭力。然而,B級SUV市場的主力車型,例如現代Creta、瑪魯蒂鈴木Vitara Brezza、Ignis和S-Cross一季度銷量紛紛遇冷。
據悉,印度購車貸款利率持續上升,再加上盧比貶值使得油價不斷上漲,并且從去年9月開始印度政府規定消費者購買新車時必須同時購買至少3年的保險,這些因素都給印度新車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前不久的印度大選也給車市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從2020年起,印度將開始實施更為嚴格的Bharat 6階段排放標準,屆時Bharat 4標準的車輛將不能注冊。這些都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信心,不過,隨著多款新車陸續推出,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預測,今年全年印度SUV市場份額將會恢復到去年的水平。IHS Markit則預測,今年印度SUV總銷量將超過100萬輛,SUV的市場份額也將從2018年的22.8%上升至24.9%。
而對于中國SUV市場的“遇冷”,專家也紛紛剖析其中原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海東:主力消費群體購車能力減弱
我國SUV的主要消費群體集中在中小城市和縣城,當地消費者往往會選擇購買5萬元到8萬元的自主品牌SUV。但隨著我國宏觀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鋼鐵、煤炭等行業實施的去產能行動以及在“藍天保衛戰”的行動中,很多低效率、低質量、環保污染嚴重的低端中小企業被關停,其就業人員開始面臨失業的問題,收入也受到極大影響,這部分消費群體中暫時失去了汽車消費的能力,這是造成新車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目前SUV遇冷,并非SUV不再受歡迎,也不是消費熱點的轉移,歸根結底是因為購買A級SUV(其中大部分是中國品牌SUV)的消費群體沒有閑錢買車了。
SUV主力消費群體購車能力減弱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近兩年我國三四線以下城市房地產市場火熱,居民的財富大多用來購房,抑制了這些購房群體的汽車消費能力。第二,P2P平臺“爆雷”的影響。第三,二手車交易也對新車銷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18年二手車銷量增長在10%以上,而新車銷量卻下降了2.76%,這說明一部分新車消費群體轉而購買二手車,造成了新車消費的下滑。我認為,未來2~3年,當這部分消費群體的收入逐步恢復之后,SUV市場也將恢復增長。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受樓市影響 中西部領跌
自去年下半年起,我國汽車市場開始進入負增長期,可以說目前我國SUV銷量的下降是整個汽車市場低迷的體現。此前購車的主力軍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消費者,他們往往會選擇入門級車型,其中SUV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隨著中西部等中小城市房價快速增長,導致縣鄉市場的購房熱情高于購車,樓市對車市的擠壓嚴重,直接導致中西部地區SUV銷量下滑。從不同地區來看,SUV的走弱趨勢在中西部更為突出;而SUV的華南地區占比從13.4%微漲到13.8%,華東也有一定的上升。
目前不少車企已經陸續推出了七座SUV和轎跑型SUV等新車型,這些車型的推出會對SUV市場帶來一定的提升,但是作用不大。原本以為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對七座MPV和SUV應該會有不小的拉動作用,但目前看來作用并不明顯。至于中美兩國SUV車市發展的差異,一方面美國的油價較低,因此SUV和皮卡等車型受到消費者歡迎;另一方面,當前我國消費者的債務率目前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這同10年前美國遇到“次貸危機”時的情景有些許類似。
盡管SUV銷量增速明顯放緩,但這并不意味著SUV產品從此失去了競爭力。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發展,小型純電動SUV市場具備較快發展的潛力,對SUV市場的增長也會帶來一定結構性拉動。不過我國SUV汽車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頂點,因此未來不太會有較大的增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SUV黃金期已過 “虛火”太旺回歸理性
每種車型都有它的黃金期,在經歷了十多年的持續增長之后,自2016年開始SUV的漲幅已經在逐步收窄,到去年開始有明顯的負增長,這是一個正常且合乎邏輯的發展趨勢。
不過,我國自主品牌SUV銷量下滑尤為明顯,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是消費群體的變化。數據顯示,目前8萬元以下的SUV銷量下滑最快,而BBA等高端車的銷量卻有所增長,此外,一線城市的車市仍處于正增長的態勢,而三四線城市的汽車銷量卻在大幅下降,這都體現出在三四線城市,購買低價自主品牌車的消費群體發生了變化,他們的購買力有所下降。第二,消費觀念的變化,此前SUV車型往往是一個家庭第二輛汽車或者是第二次換車時的選擇,但選擇消費者的購車觀念逐漸轉向成熟和理性,因此使SUV的消費熱度逐漸降溫。第三,此前國家對小排量汽車實行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在短時期內刺激了消費,但也透支了未來的消費。
近來,雖然合資品牌也在密集布局SUV市場,不過他們已經晚了。事實上,此前SUV市場的火爆有些“非理性”,數據顯示,目前中國SUV銷量占整體車市銷量的比例高達40%,這一比例太高了,我認為未來SUV的市場份額還會繼續下滑,直到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此外,未來SUV市場的發展亮點將會是高端車型,例如BBA和日系高檔品牌的SUV產品。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秘書長朱孔源:三大因素造成SUV銷量回落
SUV市場銷量回落,主要是由三大因素造成的:第一,整個宏觀經濟的下滑造成消費者消費力不足;第二,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消費信心不足;第三,當前正值國五向國六過渡時期,消費者觀望情緒較重。我認為,到今年四季度,我國整體車市,包括SUV市場都將有所恢復。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