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腐乳會致癌,是健康“殺手”?這些意想不到的好處,可別錯過~
腐乳是我國獨創的調味品,有紅腐乳、白腐乳、醬腐乳等多個品種,它既可作為佐粥的小菜單獨食用;也可作為調味品,烹調出風味獨特的菜肴~
但對于這種腌制發酵品,卻存在不少流言:有人覺得它屬于發酵食品,應該有益健康;也有人覺得它是霉菌發酵的,會有毒素殘留,而且還含有亞硝酸鹽會引發癌癥?
那這腐乳究竟還能不能吃呢?
1
關于腐乳的流言真假
腐乳在中國已有千余年歷史,是由豆腐經過特定霉菌發酵后,再用鹽和各式香料腌制而成的發酵豆制品。
1
一塊腐乳相當于12克鹽?
沒那么夸張。
腐乳的含鹽量多的確是它的短板,但也沒達到網傳的那么夸張。通常一塊 10克左右的腐乳, 含鹽約0.3克。
一般來說,每天 食用量不超過一塊是可以接受的,平時也可以盡可能地選擇 低鹽腐乳,控制食鹽攝入量。
另外,豆腐乳 發酵過程是不產生亞硝酸鹽的,但在儲存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因而最好不要購買一些小作坊生產的豆腐乳,以免存在風險,更建議 購買超市中正規生產的。
2
豆腐乳含黃曲霉素,會危害健康?
腐乳是先將黃豆制成豆腐→ 豆腐上長出毛霉→ 加鹽腌制 → 加鹵湯裝瓶 → 密封腌制而成。
“豆腐上長出的毛霉”,其實并不會危害健康。
一方面,廠家在制作過程中會直接將“ 有益的霉菌種”接種在豆腐上,不會產生毒素,也不會致病;另一方面,這些霉菌主要是為了 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質、產生或增加氨基酸、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有點類似于釀造醬油、黃豆醬等。
2
腐乳,被稱為“東方奶酪”
別看腐乳外觀不大起眼,若論起營養成分來,這些東西可不簡單~
它除含有豆腐固有的 優質蛋白質、異黃酮、低聚糖、皂甙等營養成分外,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和增加了許多其他有益成份。
1
異黃酮活性增加,幫助預防冠心病
未發酵的大豆制品中,異黃酮主要是以黃酮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發酵后則變成 游離型異黃酮苷原,具有更廣泛、更強烈的 抗菌活性、抗氧化活性、雌激素活性等生物學活性。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 游離型異黃酮苷原防控冠心病的作用更強,還更易為人體吸收。
2
新產生維生素B12,幫助預防惡性貧血
腐乳在制作過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合成了原來沒有的維生素B12, 每100克腐乳的含量約為10微克。
人的膳食中如果缺少維生素B12,便容易發生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老年人缺乏維生素B12還可導致記憶力下降、失眠、抑郁等。
3
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或可預防老年癡呆
據日本學者研究,腐乳能明顯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而人體產生的 乙酰膽堿酯酶是分解神經末端傳達物質的酶,它的存在 與老年癡呆癥發病有關。
4
蛋白質利用率提高,幫助降低膽固醇
大豆里有一些植物纖維,人體難以消化,阻礙蛋白質吸收,而經微生物的酶水解后生成了低分子多肽混合物,易于被消化吸收,使得腐乳中 蛋白質的消化率從65.3%升高到96%。
大量研究表明,腐乳中所含蛋白質的量和性能完全可以與動物性食品相媲美,且其本身又 不含膽固醇。另外,動物實驗還表明,腐乳中的蛋白質疏水性成分能與膽酸結合, 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吸收及膽酸的再吸收。
3
關于腐乳的注意事項
1、好的腐乳吃起來有香滑感,不好的腐乳則帶有 酸味、臭味或其它異味。若腐乳 發綠、發黑則不宜購買。
注意: 白色腐乳不加任何輔料,呈本色; 紅色腐乳加紅曲,呈紅色; 青色腐乳因為在腌制過程中 加入了苦漿水、鹽水,所以呈豆青色。
2、腐乳應放在 玻璃瓶內,密封、放陰涼干燥處,也可放置在 冰箱的保鮮室內,以免在開封后生成亞硝酸鹽。
3、腐乳因含鹽分和嘌呤較高,因此 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以及消化道潰瘍患者最好不要吃。
4、腐乳可以作為調味品, 代替部分鹽,用于日常烹調;也可以直接 抹在饅頭片、大餅上吃;另外,口味重的人,可以將 配粥的咸菜換成半塊腐乳,相對更健康。
提醒!身體這5處比你想的更怕冷,別忽視!男女保暖各有一個關鍵部位,別錯過~
多吃大蒜防癌?發芽了不能吃?關于大蒜的6個真相,看你知道幾個?這樣搭配,強免疫、少生病
7個不起眼的壞習慣,可能從頭到腳傷害你!第三個就有很多人中招~
不論男女,每天堅持這些習慣,好處會不請自來,現在開始也不晚~
吃面養胃還是傷胃?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同~這樣煮面,筋道又好吃
看文章有收獲,就點個贊吧~
- 標簽:魔獸小助手1.8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