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個癥狀,可能預示胃癌來襲!降低胃癌風險,這些習慣趕緊改~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
幾乎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大魚大肉
與幾十年前相比
現在的每一天都相當于是過年
但吃得好,不代表身體就好
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而且逐漸年輕化
這與飲食有很大的關系
哪些飲食習慣容易誘發胃癌?
怎樣才能降低胃癌風險呢?
上周日,關于胃癌的問答,你都答對了嗎
跟可可去看看答案吧~
【第一題】
哪些因素可能誘發胃癌?
A、油煙
B、高鹽飲食
C、常吃夜宵
D、以上都是
正確答案:D、以上都是
【解析】
油煙中的苯并芘是1級致癌物,其被吸入人體后,可能通過粘膜層、粘膜下層釋放或蔓延到胃中。當2.8g的苯并芘累積進入人體時,就可能干擾DNA,導致胃粘膜錯誤修復,成為胃癌的一大誘因。建議選擇吸力大的下吸式油煙機,有助于減少苯并芘對人體的威脅。
高鹽會對胃粘膜造成直接傷害,增加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同時,受損的胃粘膜在不斷修復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基因突變,增加胃癌風險。建議嚴格控制攝鹽量,每人每天不宜超過5g鹽,包括其他食品中的“隱形鹽”。另外,可巧用蔥姜蒜、八角、花椒、胡椒、醋等調料,輔助調味,減少用鹽量。
晚上20點~24點被稱為“胃癌時間”。這是因為胃排空的時間大約是3~4小時,而20~24點進食后,很快就會睡覺,此時胃腸蠕動會減慢,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中,容易損傷胃粘膜。長期如此,容易增加胃癌風險。建議從進食到睡覺至少應間隔4小時以上,讓胃完全排空。
【第二題】
關于胃癌,說法錯誤的是
A、肥胖可增加胃癌風險
B、高血糖增加胃癌風險
C、胃炎不會發展成胃癌
D、黑便可能預示胃癌
正確答案:C、胃炎不會發展成胃癌
【解析】
肥胖人群胃部壓力較高,更易導致賁門口松弛,引起胃食管反流。食管環境偏堿性(pH值約7.47),而胃的環境是酸性(pH值約1~3),一旦胃食管反流,很容易損傷食道下端。在機體修復損傷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導致食管與胃交界處癌變。目前,我國胃部其他部位的腫瘤發病率在下降,但賁門口處胃癌的發病率在升高,這與肥胖有非常大的關系。
每個人的身體內都存在“癌癥開關”,即細胞中的信號傳導通路。正常情況下,這些路徑是關閉的,而高血糖會打開這個“癌癥開關”,增加癌癥風險。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與腫瘤關系非常密切,高血糖會通過損傷血管、降低機體免疫力等方式增加包括胃癌在內的多種癌癥風險。
普通的慢性胃炎如果不積極治療,會進一步發展 ,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而這會導致胃粘膜萎縮變薄,對胃的保護能力下降,還可伴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是多種疾病的致病因素,也屬于胃癌的癌前病變。如果不積極治療,久而久之,很可能發展為胃癌。
人體進食后,食物從口腔進入胃,如果胃發生腫瘤、潰瘍,導致了出血,鮮血就會順著十二指腸、小腸、結直腸,從肛門以大便的形式排出。而在腸道中,紅色的鮮血會經過還原反應變成黑色,這在醫學上稱為“柏油樣便”,還有不成型、粘膩等表現。
【第三題】
預防胃癌,做法正確的是
A、實行分餐制
B、補充果膠保護胃粘膜
C、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D、以上都是
正確答案:D、以上都是
【解析】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元兇”, 會使胃癌風險增加4~6倍。幽門螺旋桿菌廣泛存在于牙齒、唾液中,如果餐桌上有人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其他人被感染的風險就會有所上升。因此,鼓勵大家實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以降低感染風險。
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以減少對胃粘膜的傷害。它也有利于腸道中有益菌的生長,改善腸道環境,進而減少胃病的發生率。蘋果、山楂、南瓜等都含有豐富的果膠,平時可以適當多吃些。
胃鏡是胃癌篩查的首選方案,有助于早期發現胃癌。40歲以后,胃癌逐漸高發,建議,40歲以上人群,無論有無癥狀,都建議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如果沒有胃病表現及不良飲食習慣,可3~4年檢查一次;如果有胃炎、胃潰瘍等基礎疾病,建議每年檢查一次。
不節食也能成功瘦身30斤!中醫減肥有實效,收好2杯代茶飲,調理體質輕松瘦~
人過30老得快,易生病?每天吃點它,補充精氣神,提高抵抗力~
吃夜宵和餓著肚子熬夜,哪個危害更大?它才是健康的“頭號殺手”,現在改還來得及
臉上有斑,顯老10歲!日常護膚用對招,斑漸漸淡了,氣色越來越好~
冰箱有異味,可能是細菌“爆滿”了!嚴重時可致命…用好家家都有的“它”,除菌除味超輕松~
- 標簽:冷情王爺才女妃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