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刮胡子口罩白戴?專家:還有很多方式都是錯的!
抗疫期間戴口罩,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病毒通過口鼻及呼吸道侵入身體,密封性是安全、正確、有效佩戴口罩的一大關鍵指標。口罩如果戴不對,會讓預防效果大打折扣。
美國疾控中心(CDC)2017年曾在其官網刊文指出,戴口罩前不刮胡子,會大大降低防護效果,因為胡須會影響口罩密封性。 ①
雖然該文章是此前針對佩戴呼吸器或口罩工作的人員給出的建議,而非專門針對此次新冠疫情。
文中指出,口罩覆蓋區域及周邊的面部毛發(胡子和鬢角等),會影響口罩的密封性,從而使空氣中的病毒、病菌、污染物等乘虛而入,使口罩失去應有的過濾作用。
因為毛發的直徑比吸入的顆粒要大得多。不刮胡子戴口罩,就會導致口罩無法像空氣過濾器那樣捕捉污染物顆粒,更不用說病毒了。胡須也無法像過濾碳那樣攔截氣體和水蒸氣。這些污染物就會隨著氣流穿過面部毛發,進入口罩佩戴者的呼吸道。
因此,美國疾控中心建議,佩戴口罩前務必刮凈胡須。此外,佩戴口罩一定要選擇最佳型號和尺寸,并確保口罩松緊度適宜,彈性差且太過寬松的口罩幾乎沒有保護作用。
口罩不密封,有害物質易進入
“從目前的情況看,因口罩不密封導致的傳染案例比較少,但是口罩不密封導致傳染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如果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有患者咳出的飛沫形成高濃度的氣溶膠,則被傳染的可能性就會更高。”上海肺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胡洋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們在預防可通過飛沫傳播的傳染性疾病時,戴口罩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預防傳染病,主要有三個方面‘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而戴口罩為的就是切斷傳播途徑,因此最好還是要保證口罩密封。
日本 MBS 電視臺的一檔節目曾做過一項實驗,節目組找到一位女士,讓其在戴口罩后故意不貼合口罩的鼻夾處。
隨后,醫生使用特殊設備,測量口罩外側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有多大機會穿過口罩進入口罩內側以及進入人體。
測試結果顯示,有害物質泄露率達到 100%。
口罩與人臉留有縫隙,會嚴重降低口罩的過濾作用。如果口罩在佩戴時不是密封的狀態,沒有貼合,很容易讓外界的細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進到口罩與臉頰之間,從而進入人體的呼吸道。
除了這一點,還有4種錯誤處理口罩的方式
除了戴口罩不密封以外,還有一些處理口罩的方式同樣是錯誤的。
1
噴灑酒精或高溫蒸煮口罩
酒精和高溫蒸煮是常見的消毒滅菌方法,于是有人為了可以使口罩重復利用,就用噴灑酒精或者高溫蒸煮的方式給口罩消毒,但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僅起不到想要的效果,還會降低口罩的防護作用。
胡洋向健康時報記者表示,大量噴灑酒精或者高溫蒸煮處理口罩,會破壞口罩原有的結構,使外層材料變性,從而破壞口罩的阻隔作用,無法阻斷病毒的吸入。
2
反戴口罩
“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一般分為三層,外層為淡藍色,內層為白色,外層具有阻水的作用,而內層有吸濕、防過敏的作用。”胡洋向健康時報記者強調,如果戴反了,它的作用也就無法得到發揮。
此外,由于口罩外層具有阻水的作用,如果戴在內層,我們呼出的大量水蒸氣無法向外揮發,導致口罩潮濕,不僅不舒服,還容易引起過敏等問題。
3
一次戴多層口罩
有的人擔心防護不夠,覺得口罩多戴一層,就多一層保護,但事實并非如此。
1月30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接受總臺央視記者的專訪時表示,有很多戴口罩的誤區,比如有的人帶兩個口罩,有的里面戴一個外科口罩,外面再套一個N95,其實這是不對的,它會影響口罩的氣密性,更漏氣。戴兩個口罩,呼氣的阻力會增加,會更使勁地去吸氣,又漏氣,又使勁吸,就更容易被感染了。
4
摘口罩時用手直接接觸外側
一般來說,摘口罩時也最好不要用手直接觸摸口罩的外表面。
因為新冠病毒仍然以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摘口罩時手觸摸了口罩外側,很有可能接觸到手上,然后如果未洗手,病毒就容易通過用手觸碰口、鼻、眼等進入人體。
此前,鐘南山院士也曾親自示范如何摘口罩,并強調,摘口罩時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口罩的外表面。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今日直播】
主 題:《高血壓患者如何預防房顫?》
專 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房顫中心主任朱文青
時 間:3月13日(周五)下午15:00~16:00
主 題:《晚期胃癌如何治療和管理?》
專 家:上海同濟大學東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進
時 間:3月13日(周五)晚上19:00~20:00
本文參考:
①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oBeard or not to Beard? That’s a good Question!
本文編輯:張萌
審稿主任:楊小明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