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層信訪治理新場景 成都建成4357個"群眾工作之家"
“既然是公共用地,如何使用就得聽大家的意見,盡量做到讓大家都滿意!”在簇錦街道永興社區某院落里,來自“群眾工作之家”的王麗英正在為一塊公共用地被侵占的問題,給居民們出謀劃策。
她帶領調解隊員走家串戶,聽取大家意見,然后又找到街道社區,共同研究解決方案。最終,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決定把公共用地建成黨建廣場,“這樣既給居民提供了學習活動的場所,也化解了鄰里矛盾,一舉兩得,真正做到了讓大家都滿意!”一位居民說。
近年來,成都市信訪系統轉變觀念、創新舉措,著力把信訪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主動融入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系。目前,我市4357個社區(村)已建起“群眾工作之家”,各點位以社區黨組織成員為核心,整合網格員、調解員、五老鄉賢和志愿者等基層力量,創新性地開展了信訪全程代理、人民建議征集、矛盾糾紛排解三項工作。
在推進“群眾工作之家”建設的過程中,我市創新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信訪代理員體系,實施“首辦代理員為信訪群眾服務、上級代理員為首辦代理員服務”的二級代理工作機制。通過“代理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減少了中間環節、強化了上下聯動,努力實現“信訪找代理,最多訪一次”,進而減輕了基層負擔,賦予了基層動能。
同時,線下依托群眾工作之家,線上依托網絡理政平臺,我市以“您的好建議,成都更美麗”為主題,通過常態征集和專項征集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廣大市民、社會各界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群眾急難愁盼的事項建言獻策。其中具有針對性、公益性、科學性和實操性的“金點子”,都會形成報告及時報送黨委政府。
借助基層“大聯動·微治理”體系和網格化服務管理系統,全市“群眾工作之家”還開展了全方位矛盾糾紛排查,通過深入分析研判熱點難點問題和社情民意,有效預測預警突出領域信訪矛盾。除此之外,“群眾工作之家”還主動對接綜治、司法、仲裁、調解等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其中,起到了顯著成效,使很多矛盾糾紛被化解在基層。
本報記者 楊甦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