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吃虧在“太老實”上,學會這三步,讓孩子遠離被欺負!
面對自家的娃馬上九月就要入園了,很多家長都會表現出一定焦慮:孩子去了幼兒園不能很好適應,吃不好,睡不好,不守規矩怎么辦?
另外做為一個老母親,最大焦慮,就是我家的娃太過“老實”了,到了幼兒園會不會被人欺負,會不會吃虧。
你看平常被人搶了玩具,即使不開心,也不會拒絕;被打了,只會哭著跑過來找媽媽……你說這樣的性格,平常在家,還有我這個老母親幫襯下,撐撐腰,那么如果到了幼兒園,沒有了家人的保護,我家的娃會不會被欺負啊?
家長有這樣的焦慮是正常的,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我們都想頃盡所有的保護他們一生無慮,因而會害怕他被欺負,而當聽到孩子被欺負時,我們也會第一反應要幫孩子出頭,但是除了正常的“他打你,你就給我打回去”這樣的教育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品質,讓孩子自己學會說“不”,擁有抵抗的勇氣。
1.尊重孩子,讓孩子學會溝通
當我們的娃玩具被搶,甚至被打了,他哭著回來告訴你這個事件,作為家長我們要高度重視,并和孩子一起了解下到底發生了什么,對方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他是如何回應的。
而在幫助孩子梳理事件脈絡的時候,我們要及時捕捉到孩子需要幫助的地方,例如:有孩子搶了你的玩具,你要告訴他玩具是我先玩的,我還沒玩完,等我玩夠了,再給你……你把顏料弄到我身上了,你給我道歉……你剛才弄疼我,再這樣,我要生氣了……
在理解孩子,幫助孩子觀察事件的過程中,教會孩子如何表達,如何與別人互動,遇到被欺負,又如何尋求幫助。
6-11歲是孩子社交技能發展關鍵期,在這個時期要讓孩子學會協商、合作、增強自控力,增加對自己行為后果判斷力。學會聰明地保護自己,是人生重要的功課。
我們常說孩子“老實”容易被欺負,其實大部分孩子的“老實”,是因為我們家庭的一些不經意的習慣,讓孩子變得不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意識上,我們要幫助孩子構建自我支持的力量,讓孩子和大人一樣,擁有獨立的尊嚴和人格。
只有在彼此尊重的家庭氛圍中,給予孩子充足的愛,接納孩子呈現出來的情緒、行為,而得到愛的孩子會有安全感,會有獲得探索環境和世界的勇氣和力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有尊嚴感,與別人相處會有力量,也會贏得“好人緣”。
2、讓孩子敢于說不,保護自己
曾經在一個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中,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
主人公說自己從小就比較老實,給大人的印象就是特別乖巧,對待別人的要求,哪怕自己不愿意,也會盡量去做。
而長時間的乖巧,付出,并沒有獲得更多的愛和關注,而是變成一種壓榨和不尊重,而即使這樣她還是學不會如何去拒絕。
就這樣老實的人成了對方眼中的“隨便人”,成了被容易欺負的人,因為孩子不善于說“不”,他們總是在受傷。
那么做為家長該怎么培養孩子敢于說“不”呢?我覺得就是在生活上盡量給予孩子民主,尊重孩子的意愿。這時候一定有家長會說,我們家很民主啊,從沒禁止孩子說“不”啊?
那么生活中孩子說吃飽了,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情景:覺得孩子吃得少,硬要孩子“再吃一口”、“再吃點,我已經給你盛的很少了”、“最后一口啦”……直到孩子飯吃到你滿意的量,漸漸你是否發現孩子吃飯已經變成一種任務,變成一種痛苦。
生活中還有“怕男孩太脆弱,太娘,我們會不允許男孩隨意哭泣,告訴他你是男子漢,男子有淚不輕彈或是你是男孩,怎么跟女孩一樣嗲嗲說話”……
還有想要孩子堅強,勇敢,我們會無故孩子摔倒的疼痛,跟他說“自己起來,自己磕的,還有臉哭。”
是不是這些生活場景經常在我們和孩子中出現,我們愛孩子這無須多說,但是卻經常把這份愛套上了枷鎖,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甚至不允許孩子“狡辯”和反抗,面對父母的強勢,很多孩子學會,也漸漸習慣了妥協,忽視自己的感受。
因此,如果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獨立,有勇氣拒絕別人,保護自己,就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做到共情,讓孩子把感受放在第一位,從而學會在第一時間說“不”的能力。
3、支持孩子,成為孩子堅強后盾
我家的亮仔,是一個非常不善于溝通的孩子,在小區跟小朋友玩,剛開始遇到陌生人,一定是害羞的躲在大人后面,這一度讓我困惑,面對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讓我更是擔心孩子會被欺負。
通過小寶的言行,我開始反思,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為什么與有的同齡孩子可以那么自然大方的跟其他人玩呢?這些寶寶難道天生善于社交嗎?要知道,一兩歲孩子,他們并沒有太多判斷自己行為的能力,也沒有規則的意識,面對比他強勢的寶寶,他自然害怕會選擇躲,而為什么對于他熟悉的哥哥,他卻不會害怕,不會選擇退讓,有時候為了一個玩具會跟哥哥據理力爭呢?
我想其實孩子最初的社交規則,社交技巧和社交觀,都是需要父母引導的,我家的小寶對于別的小朋友不遵守規則,搶玩具,排隊插隊等行為,他會通過哭泣來表示反抗,但是我并沒有真正的教過他如何處理情況,其實家里兩個孩子,我完全可以通過溝通示范,讓寶貝們學會自己處理小朋友之間的沖突,例如搶玩具,我可以教弟弟表達所屬權:“哥哥,這是我先玩的,我玩完了,我再給你玩”……“哥哥你剛才弄痛我了,給我道歉……”
通過讓孩子學習父母的溝通方式,讓孩子學會在不同場合,知道自己該如何做,如何說,如何維護自己權利。而如果在外面真的受欺負了,我們也會擁抱孩子,告訴他有父母第一時間站在他背后,他不必害怕,當孩子逐漸意識到,自己是被保護的,從而慢慢擁有反抗的“底氣”。
另外最重要的我們要教給孩子:我們可以不惹事、與人為善,但事情來了也不要怕事,勇于抵抗,并尋求老師、家長的幫助。
在熱播劇《二十不惑》中,姜小果面對死皮賴臉不還錢的同學,她二話不說拿走了自己應該得到的錢。
當同學賣慘想要博得同情的時候,想通過輿論譴責小果的時候,姜小果也沒有被嚇退,而是據理力爭:
“你示弱你就有理了?我是有能力支持你三百塊錢,但不代表我有義務啊。
你可以去打工啊,你想不勞而獲,我憑什么幫你!”
正是這一份不好惹,讓她有了更多的勇敢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也避免受到
更多傷害。
李嘉誠在訪談中說過這樣話:做人如果能夠成為「仁慈的獅子」,就成功了。 仁慈是本性,平常要仁慈。但如果別人不好,獅子是有能力反抗的。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善良,但是在善良的背后也擁有“不好惹”的能力。我們不去侵害他人權益,但在自身受到傷害時,也能勇敢捍衛。
要知道:我們不可能永遠庇護自己的孩子。當他長大,上幼兒園、上學、接觸社會,他需要學會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被這世界溫柔以待,但這是不現實的。
在《養育女孩》一書中,作者認為:“幫助我們的孩子變得強大,為人父母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在于此。不過不是為他們制造困難,而是友善地幫助他們學會處理越來越困難的事情。”
,中國移動校園wlan登陸頁面,101封情書,孟真近況 http://www.cityruyi.com/lm-1/lm-3/3001.html- 標簽:,陳漫的老公,品管部職責,北京短租房網站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
-
別讓孩子吃虧在“太老實”上,學會這三步,讓孩子遠離被欺負!
面對自家的娃馬上九月就要入園了,很多家長都會表現出一定焦慮:孩子去了幼兒園不能很好適應,吃不好,睡不好,不守規矩怎么辦? 另外做為一…
-
寶媽提問:寶寶三個月查出腦積水,能追物,脖子豎不起來,嚴重嗎
寶寶出生后的各項發育問題總是時刻牽動這每一位家長的心,比如什么時候抬頭?由于小寶寶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多數家…
- 孩子做什么事都沒有興趣,靠獎勵能激發孩子興趣嗎?
- 導致女性產后脫發的元兇找到了!
- 孩子不自律,不是因為你管得少,而是因為你管太多了
- 寶媽提問:小月齡寶寶臉上長痘,是濕疹還是體內激素原因?
- 暑假期間想給孩子好好改善伙食?一日三餐這樣吃,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