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魂》導演程偉豪:選張震的理由很“膚淺”
《緝魂》海報
由程偉豪執導,張震、張鈞甯等主演的懸疑影片《緝魂》于1月15日上映,該片聚焦王氏富豪被害案,巨額遺產的背后隱藏著深不見底的欲望糾纏,真相難覓。
在程偉豪的導演履歷表里,幾乎都是懸疑、犯罪類型,其中2017年上映的《目擊者之追兇》豆瓣評分高達8.2,成為近年評價最高的華語犯罪懸疑片之一, 正在上映的《緝魂》依舊是程偉豪擅長的懸疑題材。
有觀眾表示,199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作文題目就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在22年后的今天,《緝魂》似乎給了這個命題一個精彩的答案。擅長拍攝懸疑犯罪題材的程偉豪,被問到會不會一直繼續嘗試這類腦洞題材,36歲的他笑著說自己還在尋找答案:“這個問題沒有特定的答案,如果真的以我偶像李安導演為例,應該也會想嘗試不同的類型,現在走過的每一步,我始終認為能拍電影就是幸福的。”
[創作]
用“記憶移植”故事探討“生物倫理”
影片《緝魂》改編自科幻作家江波的中篇小說《移魂有術》,講述了一個“記憶移植”的故事,原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精神病醫生,影片中改為張震飾演的身患癌癥的檢察官梁文超,在調查一起離奇的倫理案件時,他面臨職業與良心的雙重束縛,從頭到尾都凸顯著人性的矛盾,并且探討了科幻中的“生物倫理”。
這部“腦洞極大”的電影片尾出現的“謹以此片獻給我的父母”,讓人非常好奇,程偉豪笑說這部電影有些“公器私用”,也感謝投資方給他巨大的空間,允許這行字出現在銀幕最尾。很早之前,他便想接觸輕科幻題材的創作,直到讀到小說《移魂有術》受到觸動,開始動筆寫這個故事,他覺得除了類型和結構,他更希望電影能夠真正找到與觀眾共鳴的情感落點,他覺得落點是一種親人間的愛,但困惑于愛到底是什么。
沉浸在創作中的程偉豪
“另外一點,與我的家人有關。父親得癌癥到離開有四年的時間,這些日子我經歷了自己的前三部電影,對于生老病死我一直非常想傾訴,《緝魂》劇本創作階段,剛好我爸爸的人生走到了盡頭,他癌癥晚期那半年給我很大的沖擊,讓我真正去思考,人真正在距離死亡最近時候,真實的身體狀態與心理狀態是怎樣的,病患本身與他們的家屬也會產生極其不同的心理狀態,這些想法與經歷,最終都體現到了《緝魂》的角色上。”程偉豪父親的離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制作這部電影,在這期間,他看到自己媽媽這么多年來對爸爸的陪伴與照顧,開始思考生死伴隨而來的牽掛,伴侶之間究竟可以為對方做到怎樣的程度。《緝魂》中,檢察官梁文超與做刑警的妻子阿爆時刻都在原則與欲望之間掙扎,妻子不舍丈夫離去這才背叛職業原則,丈夫也在最后做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選擇,在劇情的推進中,電影的重點早已不是單純的富豪被殺案,而是關于情感與欲望的“人文思考”。
程偉豪告訴新京報記者,雖然歐美也有一些類似于《黑鏡》這樣的影視作品探討情感倫理,但自己想要在犯罪懸疑題材上加上東方軟科幻的概念,或許這樣可以更酷一點:“元素雜糅比較多后會存在一個擔憂,什么都想講,但有一環講不清該怎么辦,所以劇本創作階段時就特別注意情感內核的走向。至少創作完之后,演員是很有興趣想要演這些角色,他們是因為被角色情感戲份吸引,不管是東方、西方軟科幻還是燒腦懸疑反轉,最終都會被收攏起來回到人性這一塊,后期的我就沒有太多顧忌,只希望讓觀眾在破案過程中有腦洞大開的感覺。”
[選角]
選張震的理由很“膚淺”,因為他太帥
幸運的是,《緝魂》的兩位男女主角,張震、張鈞甯都是程偉豪的首選。2018年底,他抱著碰運氣的心態把劇本給張震看,張震對這個影片很有興趣。談起為什么是找張震來演,程偉豪直接用“膚淺”二字形容自己:“哈哈,我就是很膚淺,我這么說確實是因為張震太帥了,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睛會說話,在寫劇本的最開始就一直想著他,以他為角色來進行創作,這個角色也需要他。在第一次碰面后我跟他介紹了梁文超在癌癥末期的身體狀態,丑話說在前面,需要瘦20斤,也要剃光頭,他沒有猶豫,二話不說就接受了這個挑戰。”
在程偉豪眼中,張震是個非常敬業的演員,與他相似能夠做出形象改變的還有張鈞甯。程偉豪看過不少張鈞甯在古裝戲里的表演,總覺得她的銀幕形象多數外表柔弱,但內心質感卻非常堅毅,這與刑警阿爆這個角色非常符合。“我當時跟她說好像從來沒看你在銀幕熒屏上有過短發,她也沒有多想就答應剪短發,我們很幸運,與這兩位特別合適的演員達成了共識。”
《緝魂》劇照
最讓程偉豪感動的是大家愿意為《緝魂》這個項目花足夠多的時間,無論是前期讀本還是探討角色,整個劇組都一一做足了功課,拍攝期間就發現大家溝通出來的情緒與狀態非常自然,所有人都在順利的創作過程中過足了癮。“執行的細節盡管復雜,表演、視覺、道具,每天都要面臨非常多的問題,很坦白地講,拍攝《緝魂》對我來說是辛苦跟不開心占多數。不僅是它跟自己關系太切身了,我也在不斷進行自我反思,雖然痛苦,但我內心還是開心的。”
[幕后]
設置反轉點令導演非常焦慮
張震曾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次自己演得比較好的原因是出自于電影劇作的扎實,成熟的劇本會給演員帶來極大的創作安全感。《緝魂》的劇本并不是一蹴而就,整個劇本的創作長達兩年半。2016年程偉豪開始進行劇本創作,直到2018年年底才給張震看了第一稿,2019年下半年進行籌拍,2020年1月完成拍攝。程偉豪坦言整個創作并非一帆風順,在構建反轉的劇作創作中就充滿了糾結與痛苦,也給了他很長的沮喪期:“例如設定反轉點,若不能理所應當進行反轉會令我非常焦慮,劇情發展之前需要鋪墊到多少,故事推進到一定程度要讓觀眾覺得有跡可循,到了具體時間點觀眾需要有怎樣的反應,這些懸疑反轉點的構建會時常卡住人的思想,一旦捋順了可以很快做出來,不過那時你回過頭來,已經過去了一兩年(笑)。”
《緝魂》劇照
跟原著小說作者江波學了不少科學知識
在對小說《移魂有術》的改編上,《緝魂》也算是大刀闊斧,電影大概有百分之五六十與小說相似,其他的比例完全是程偉豪自己創作出來的。例如《移魂有術》本身的故事里沒有警察,但《緝魂》則著重于偵探破案的過程,改編度頗大。
程偉豪表示,小說原著最重要的是給電影提供了RNA粉末之類的科學基礎,即是RNA以制作粉末的方式把人類的認知和意識保留下來,在這個基礎上增加東方世界對靈魂的觀點:“因為我一直想要拍類似于《黑鏡》一樣的電影,剛好資方朋友推薦了《移魂有術》,在拍攝過程中我也去上海找了很多次作者江波,小說中RNA技術是沒有用在癌癥上的,類似于這些改動我需要反復和他做確認,跟著他也學了不少科學知識,譬如說神經元的概念,人的神經就像是一個園藝花圃,會經過不同的修剪,這些科學課對電影的設定幫助很大。”
最任性的決定
- 標簽:se電影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