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是當今最優秀的導演嗎?
1998年,我帶著《小武》去參加柏林影展青年論壇。那年我已經二十八歲了,這是我第一次出席國際電影節,也是我的第一次歐洲之行。一個人從北京搭乘漢莎航空的航班出發,起飛后不久大多數乘客就都睡著了。機艙里異常平靜,我卻大睜著眼睛不肯入眠,腦子里不時閃過法斯賓德或文德斯鏡頭下的柏林,近十個小時的航程我是在冥想中度過的,一會兒柏林,一會兒北京,一會兒我的故鄉汾陽。”
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從飛機座位里一下坐直,夜晚的機艙射燈下,窗外的德國城市燈光閃爍,我突然感受到了來自平行世界里的奇妙巧合,仿佛和賈樟柯導演在云層上空相遇,這種經歷的重疊讓我莫名激動。
此時的我25歲,也是第一次來到歐洲,坐在飛往柏林的飛機上,奔赴我的第一次國際電影節。幾天之后,我在柏林電影節的Forum、Talents Event與On Transmission等活動上,遇見了賈樟柯導演,三次。
法國導演戴普勒尚是賈樟柯的超級粉絲,他曾經激動地說過“當今在世最好的導演是賈樟柯,在他面前,我只能跪著。”這句話可能讓人覺得夸張,但也可以反映賈樟柯在歐洲的受追捧程度,或者從我求《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電影票的艱難程度,也可以感受一二。
首映之后,沒有導演出席的第二場《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依然一票難求。我早起排隊兩天,也沒能買到一張電影票,網上售票永遠是灰色的sold out。
最后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當天提前一個小時到電影院排隊,令人驚喜的是,竟然排到了“替補”進場名額。雖然在我身后,還有排著長隊的中外觀眾希望落空。
柏林電影節每天清晨的排票長隊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以四位專注鄉村文學的中國作家為主線,講述他們的年輕往事和鄉土記憶,同時對他們作品中的主角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