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招擺脫男人健康困擾
兩性關系專家發現,一個身心健康的生活伴侶,對女人的整體幸福指數有著重要的影響。美國的一項社區調查發現,在“好工作”和“好伴侶”的人生命題之間,有更多的人認為“好伴侶”對人生的意義更大。而一個有著更健康的生活習慣的伴侶,也會在客觀上帶動和影響另一半的健康。研究發現,僅僅是通過生活方式上的調整,男性壽命就有望實現與女性平起平坐。
1、他看上去越來越像個蘋果
大多數男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都會開始增加。這一部分是由于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變慢,另外如果攝入太多的啤酒及高脂食物,再加上鍛煉太少,你的他看上去就越來越像個蘋果了。男性容易屯積脂肪的地方通常在腹部,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偏向蘋果型身材。專家說,“蘋果型”身材增加了男性患上心臟病、糖尿病、癌癥和中風的風險。
如何讓他更健康?
督促他做運動。每天哪怕十分鐘,貴在堅持。最好是你“以身作則”,沒有比兩人一起運動更妙的主意了。專家說:你不需要每天跑馬拉松,每天一萬步是合適的運動量。另外,每周少開一天車,他的身體和地球環境將會同時獲益。
注意納的攝入量。減少食鹽的攝入可降低25%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TIPS:肥胖與癌癥、心血管疾病的關系
根據美國癌癥協會的研究:男性癌癥的五分之一和肥胖有關。像多數疾病一樣,癌癥與基因和環境都有關。肺癌、前列腺癌以及結腸癌是男性易患的致命癌癥。你無法改變基因,但是高脂肪的飲食結構和每種癌癥都有關。如果你的男人通常吃300克的大份牛排,那么試著減少到250克的中號份量。
2、他管不住自己的舌頭
病從口入,多余的能量攝入也是大吃大喝的結果。這個世界上有兩億人營養不良,其中一半人是由于食品短缺,另外一半則是由于亂吃導致的。在后一種人群中,男性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男性都是“視蔬果為糞土”的肉食動物,在壓力大、情緒差時,男人們更容易從飯桌上尋找安慰。
如何讓他更健康?
養成清醒的飲食習慣,不在有情緒的時候吃東西,尤其要少去讓人容易迷失的自助餐。另外,盡量在家做飯,用小號碗碟,讓他不容易吃太多。調查顯示,男性蔬菜水果的日平均攝入量不到女性的一半。作為伴侶,不妨給他制定每天的“水果任務”。例如放一兩個水果在他的公文包或車里,讓他在下班回家路上感到餓卻又沒有其他選擇時不得不吃下去。這樣做一段時間,他自然也會對蘋果、西紅柿產生感情。
TIPS:維生素片不能替代水果蔬菜
專家認為,飲食中增加蔬菜和水果的量可以降低各種癌癥的風險,但是通過各種營養藥來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并不能獲得相同的效果。事實上,關于各種營養補充劑的研究結果其實并不樂觀,讓身體獲得各種有益的化學元素并不能通過藥片來簡單的代替。食用各種水果和蔬菜而不是吃很多營養藥片可以增加飲食中的纖維,這可以減低患結腸癌的風險,纖維還讓你維持更長時間的飽腹感。食欲感到滿足還可以使你避免攝入那些高鈉-高脂而營養價值低的食物,從而降低其它疾病的風險。
3、他的腰椎總是酸痛一個壯漢,下班一回家就成飯后癱。不都是懶惰,他也可能是因為腰椎出了問題。北京朝陽醫院骨科主任海涌教授認為:長時間保持同樣的姿勢,例如辦公室久坐、經常開車、不運動等惡習就是導致腰椎疾病的根源。腰椎疾病對男人生活質量的影響是巨大的,你的男人很可能因為腰椎不適而變得失去活力。
如何讓他更健康?
最好把辦公室座位和車的座椅調整到最健康的100度位置,這樣有利于將上肢的壓力分散到下肢而非完全集中在腰椎部位。另外,搬重物時應下蹲而不是彎腰,前者借用腿的力量承擔重量,而后者則更容易造成腰椎損傷。如果你的男人已經出現腰椎問題,除了積極治療,游泳是對腰椎以及腰部肌肉很好的鍛煉方式,值得堅持。
4、他越來越不喜歡做愛
曾經“動物兇猛”的他,最近幾年來明顯力不從心。他開始以“太忙”、“沒興趣”等借口搪塞你的熱情。久而久之,你們的婚姻淪為無奈的無性狀態。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附屬男科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40歲~70歲的中國男性中,有30~40%有ED問題,其中,只有不到5%的人主動選擇就醫,剩余的95%寧愿掩蓋事實也不愿意積極面對。
如何讓他更健康
帶他一起去看男科。北大醫院男科中心的專家發現,由妻子一起陪同來看病的男性通常更容易坦然面對病情,治愈率也更高。而且,在ED的問題上,妻子對問題的描述往往比丈夫更準確、客觀。專家說,很多情況下,ED是其他健康問題(例如心臟病)的先兆。作為伴侶,如果你的男人已經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他的心臟健康最值得警惕。要知道四分之一的心臟病發生在35~60歲的年齡段。所以,出現ED,來不及尷尬,積極就診最重要。
5、他從不傾訴自己的煩惱
男人們更相信沉默是種美德。在高壓的當今社會,做個大嘴巴其實也是一種健康需要。最近幾年,男性抑郁癥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男人們是時候放下大男人的身段,做一個更自然健康的人了。
如何讓他更健康?
作為伴侶,每天和他做個小小的談話,彼此了解對方的心理狀態,不至于讓什么事情成為壓垮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他已經有你解決不了的情緒問題,應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