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流質”食物更“營養”晚睡族
如果不定時作息,很可能早上食之無味、晚上夢多易醒。而中國傳統符合醫學“半流質”概念適合早餐、病人餐以及太晚進食的晚睡族。
人體生物鐘會根據人的習慣和外界變化形成一定規律,從而每日按時“指導”身體各器官、系統啟動運轉、高速操作直至休息調整。一般而言,人的腸胃會于夜晚逐漸進入休眠狀態,按照自然規律,應在早上8時左右醒轉開始運作,而劉小姐的作息已讓身體規律更改,延遲到早上10時胃腸道才開始蠕動加快,所以此時進餐會覺得“有滋有味”,而7點吃早飯卻可能面對“無動于衷”。
建議:
最好統一每日早餐時間,讓其和自身作息時間相一致,否則非但吃不飽影響正常工作,還可能由于吃早餐太早、強行干擾胃腸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于應戰的狀態,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
專家建議,能在7點左右起床后20至30分鐘吃早餐最合適。另外,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至5小時左右為好,也說明早餐在7至8點之間進食為好。
案例:
李先生在一家計算機網絡公司做編程工作,一旦接單很可能沒日沒夜趕做程序,所以宵夜直接當晚餐在他是家常便飯。然而連續如此多日后,他發現,但凡吃得太晚,往往遲遲難以入睡,睡著后也容易做夢,而按時回家吃飯則不會出現此類情形。
專家解析:
最好不要在晚飯過后太晚的時間進食,因為此時會加重患者胃腸道負擔,導致其失眠或是多夢。由于晚餐吃得過晚,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唯獨消化器官仍在堅持工作、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可能到凌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所以人的睡眠也隨之大打。
溫馨提示:
早餐可以選用中國傳統食物,因為它們符合醫學“半流質”飲食的要求,易于充分吸收又能補充足夠。像云吞、粉面、餃子、湯包、粥等,都能很好地滿足此類人群要求,而且人體消化很快,能馬上轉化為熱量。雖然北方人群習慣吃油條等油炸,但大多配豆漿、牛奶一起食用,也能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
另外,早餐應多進食較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類食物。
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雞蛋、牛奶、香腸、豆漿等。
富含C的食物:、蔬菜、水果等。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饅頭、花卷等。
富含水分的液體食物:米粥、牛奶、豆漿、果汁等。
開胃、增加的食物:果汁、番茄汁、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