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飲食防中暑
炎炎夏日易發中暑。中暑是機體熱平衡機能紊亂的一種急癥,它不僅與氣溫有關,還與濕度、風速、勞動強度、高溫環境下暴露時間長短、人體的體質強弱、營養狀況、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
河北醫大四院營養室主任高淑清提醒,防暑除了注意物理降溫之外,還要注意飲食調理,只有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飲食清淡易消化
據高淑清介紹,夏季人體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胃酸沖淡,導致機體消化功能減弱, 故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 如豆制品、蛋類、乳類、雞、魚、新鮮蔬菜、瓜果等,少吃油膩食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清淡不等于素食,素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及豐富的維生素,但缺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長期吃素易導致營養失衡。夏季也要講究平衡膳食。”高淑清說,在食物選擇上,一是富含蛋白質的魚、瘦肉、蛋、奶及豆類食品。高溫條件下,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氮排出增多,易引起負氮失衡,可適當攝入一些瘦肉、蛋、奶、魚以及豆制品,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清燉等方法,不要做得過于油膩。二是清淡粥類。一般而言,夏季吃綠豆粥、赤豆粥、茶葉粥、百合粥、蓮子薏米粥最為適宜。當然也不能以粥為主,尚需干稀搭配。三是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菜水果。炎熱環境下汗液排出水溶性維生素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極易造成人體維生素含量的不足。有人測定,每毫升汗液中維生素C可達10微克,如果排汗5毫升將損失50微克,因此,夏天人體維生素的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1倍以上。新鮮蔬菜和夏熟水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草莓、桃子、李子等含維生素C極為豐富,食之有益。
補充水分、無機鹽
夏季人體水分和鹽丟失較多,應多喝水,并適量飲些淡鹽水。但切忌飲水過多,以免增加心臟和消化系統的負擔,應采取少量多次飲的方法。無機鹽的補充除食鹽外,鉀鹽及其他無機鹽的補充以食用含無機鹽的蔬菜、水果、豆類為宜。特別是暑天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引起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癥候,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以適當多食。
高淑清為大家推薦了以下幾種防暑湯類及茶類,有時間您不妨一試:
綠豆湯:綠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夠去除綠豆的苦澀味),水3000毫升。將綠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壓鍋中煮沸20分鐘,待涼后飲用。本品有消暑熱、止煩渴的作用。 酸梅湯:烏梅50克,桂花5克,水1000-1500毫升。將烏梅浸泡半小時,煎煮15分鐘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鐘后過濾取汁,加入白糖適量和食鹽少許,待冷后代茶飲。本品有清暑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此外,冬瓜500克,切塊,煮湯3碗,加少許鹽調味,1日服3次;鮮藕250克,白糖適量,共煮水服,每日1劑。經常飲用,對年邁體弱或多病的老人,可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
鹽茶。用食鹽1克、茶葉5克,加開水500毫升沖泡,涼后飲用,有祛熱解暑,補液止渴作用。
菊花茶。白菊花5克,用500毫升開水沖泡,涼后飲用,可清熱解毒。
過量吃冷飲不可取
夏季不少人用猛吃冷飲的方式來消暑,可結果卻是誘發腹痛、腹瀉等疾患,不但容易中暑,還會使中暑癥狀加劇。
高淑清說,氣候炎熱時適當進食一些冷飲或飲料,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但是雪糕、冰磚等是用牛奶、蛋粉、糖等制成的,不可食之過多,過量食用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收縮,誘發腹痛、腹瀉等疾患。飲料品種較多,大都營養價值不高,還是少飲為好,多飲會損傷脾胃,甚至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影響消化,引起惡心、嘔吐等。
而且,大量冷飲進入腸胃后,特別是碳酸飲料,需要體內水分稀釋,使人體更易受暑熱侵襲。同時,冷飲進入體內,體內溫度驟降,暑熱積聚體內某些部位無法散發,則會使中暑的幾率加倍。
中暑后飲食三注意
雖然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生活習慣對于預防夏季高溫中暑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勞動強度,中暑還是會隨時發生。高淑清提醒,中暑之后,人體非常虛弱,在恢復過程中,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一次大量飲水。大量飲水不僅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性排汗亢進,使體內水分和鹽分進一步大量流失,嚴重時可導致熱痙攣。
限制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虛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會進一步損傷脾胃陽氣,重者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
要講究平衡膳食,不要急于進補。中暑之后,暑氣未消,雖有虛癥,卻不能單純用補法,過早進補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使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復燃。應以清淡飲食為主,適當佐以魚、肉、蛋、奶等,以保證人體所需營養成分。不要吃大量油膩食物,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并使大量血液滯留于胃腸道導致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會感到疲倦,更易引起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