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與七情
七情是人體正常的心理活動表現,但是當七情過激過久,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時,便成了致病因素,從而危害健康。及時地對過激情緒進行調節,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
過喜樂
喜與樂,是當人們盼望、欲念的目的達到后,心情愉悅的一種興奮狀態。一般情況下,保持喜悅愉快的心情能使人體氣血調和,有利于消除疲勞,緩解人的緊張焦慮情緒,增強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對健康大有裨益。但“過喜”卻會傷身。
過喜的危害:突發的太過的喜,或者為一事一物而長時間喜樂不停,超過了人體所能調節的限度時,喜就成了一種致病因素,嚴重者常因過喜而喪命。中醫認為,“過喜傷心”。因過喜而導致的常見病有:高血壓、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窒息、、氣胸、失眠等等。
過喜的調養:易過喜的人,一定要認識到“過喜”的危害,平日多點憂患意識,多看看與別人的差距,不存非分之想,不圖非分之欲。以安定平靜的心情對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所獲得的財物、所榮獲的名譽等,順其自然,不要得意忘形,以免樂極生悲。
過悲
悲,為七情之一,在一定范圍內,是人的正常情致反應。
過悲的危害:長時間或過度悲哀,可使人頭暈乏力、心神不寧、心灰意冷。
因此,悲傷也是一種不良情緒,也視為致病之因及疾病表現。
從養生角度來講,遇喜則樂,遭不幸則悲乃人之常情,強忍悲痛對身心反而無益,順其自然,則可疏泄不良情緒。
過悲的調養:
1.當哭則哭。哭是人們不可缺少的感情發泄法和養生法。傳統觀念認為,笑比哭好。從生理保健的角度上講,當哭則哭,不哭則心中郁悶壓抑,哭后反覺心中痛快。悲傷地哭可以消除緊張、抑郁和委屈的心理情感,往往能使心情好轉。
2.化悲痛為力量。對于痛哭不止或痛不欲生者,要以思止哭,進而化悲痛為力量。切莫長期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否則會有礙身心健康。
過憂
憂,是人們對某些不順心、不愉快的事情產生的一種擔心、憂慮、愁悶的情緒反應。
暫時而輕度的憂傷,有助于對所遭挫折進行重新認識,對身心健康有一定的益處,但憂慮過度,則傷及健康。悲與憂有很多相似處,故不再單獨敘說悲。
過憂的危害:中醫學認為,情緒活動是以五臟精氣為基礎的,不同的情緒變化必將影響與其相應的臟腑。憂為肺志,故過憂最易傷肺,而致肺氣郁結,氣機閉塞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