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養生 五果為養
水果滋養又治病是人們的共識。“遍嘗百果能成仙”是一句膾炙人口的諺語,說明常吃各種水果有利健康。果品味美更有妙用,在中國歷代醫書中,有很多果品是作為藥用的,《本草綱目》第29~31卷就收入果品50余種。如梨,具有清熱、止咳、平喘、化痰等功效。在秋冬交替之際,適量吃梨能有效緩解煩渴、咳嗽、咽痛、失音等“上火”癥狀。棗,民諺稱:“一日吃數棗,終生不顯老。”據《本草備要》記載,棗能補中益氣、滋脾胃、潤心肺、通九竅、和百藥。柿,據《本草綱目》記載,柿乃血分之果,其味甘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潤腸、治咳、止血之功效,F代藥理學研究證明,柿子和柿葉所含的有效成分,對預防心血管硬化有一定作用。再如櫻桃,“甘為舌上露,暖作腹中香”,“聞道令人好顏色,神農本草應自知”。山楂可調胃增食欲,其降脂之功更是眾人皆知。
“五果為助”助什么?水果類含糖、脂肪、蛋白質相對較少,吃水果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補充這三大營養物質,而在于補充其他營養素,即水分、維生素和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水果的最大優點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缺乏維生素C可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毛細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大,容易破裂而出血,還可引起壞血病;使體內乙酸轉變為膽固醇的速度加快,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人體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容易和感染其他疾病。近年來的研究還認為,維生素C缺乏還可增加某些致癌活性,而增加富含維生素C和纖維素的食物,則可減少患腸癌的危險性。對于兒童和老年人來說,尤其不能缺乏維生素C。因為維生素C是促進兒童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如果再缺乏維生素C,抗病能力就會減弱,更容易生病。
【溫馨提示】吃水果四注意:
1.吃新鮮水果:“民以食為天,食以鮮為先。”新鮮水果不僅口感最好,營養也最好,能使人體最大限度地獲取水果中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2.吃時令水果:所謂時令水果,就是指當季的水果。當季水果因為處于良好的生態環境,飽受充足的陽光照射和雨露滋潤,多為自然成熟,因而營養更為豐富,口感更甜美,氣味更芬芳,價格相對便宜。
3.吃多種果品:吃果品同樣應講究一個“雜”字,所謂“遍嘗百果能成仙”,即是說食用果品也要多樣化,以獲取多種營養,促進營養均衡。
4.吃適量果品:有些果品(如柑橘)如果過量食用可致胡蘿卜素血癥;橘子吃多了可能“上火”。又如柿子,鞣酸的含量較多,與胃內的蛋白質混合后可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可導致胃石癥,更不要和白薯、土豆一塊吃。而荔枝含有大量果糖,能被細胞利用的葡萄糖的含量較低,過量食用可能導致低血糖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