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疾病為什么找上你?
俗話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人人都想得到健康,人人都討厭疾病纏身。但是不知您想過沒有,疾病是怎么找到我們的呢?換句話說,疾病是如何產生的呢?我想在談健康之前,了解一下疾病產生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只有知道了為什么會生病,才能進一步去了解怎么能不生病、少生病,也就是針對原因想辦法,這是追求健康的第一步,也是知識普及的第一步。
古代醫書浩如煙海,是中國各項傳統文化中現存書籍最多的一項。古代中醫和現代中醫對疾病產生的原因都有過非常系統的論述,當然也是有個發展的過程,從不完善到完善,并逐漸的補充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備。
自古以來,中醫認為,疾病產生的原因有“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之說。
比如最早的時候,中醫認為疾病與“鬼、食物和蠱(鼓音)”有關。“蠱”也就是指被迷惑之癥。
后來《黃帝內經》認為,疾病“或生于陰,或生于陽”,與陰陽平衡有關,又與“飲食無節,起居無常,喜怒無常”有關,這里面就涉及到生活規律和情緒的因素了,如果調整不好,就會引起陰陽失衡,人就會得病。
總結了古人的經驗,結合現代疾病譜的特點,我認為人生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個主要因素:
1、體內正氣不足,致使邪氣有機可乘。
《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只要人體正氣充沛,致病的邪氣就不能傷害到你。所以正氣強盛與否是是否生病的根本原因。健康的第一步是要顧護正氣,我們談論的所有關于養生的方法,也應該是圍繞著如何強壯正氣,不要損傷正氣展開的。
也許有的朋友不服氣:現在生活條件這么好,還有人正氣不足?當然有!中醫認為有一個規律就是:戰爭時期,人們多實證,和平時期,人們多虛證。也就是說,太平日子過得久了,人們的體質反而會出現虧虛。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人沒有了顛沛流離的被迫運動之后,生活安逸,大魚大肉,熱量攝入過盛,消耗減少,肌肉鍛煉減少,這樣體內的內火、痰飲就會積聚,造成外表很壯盛很胖,其實是虛弱的情況。用西醫的話說,這是酸性體質,也是各種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高發的原因。
2、情志不遂。
情緒總是被壓抑,無法排解就會導致氣血不暢通,陰陽失衡。請問各位,如果說你今天感覺特別輕松,沒有煩心事,沒有壓力,萬事不發愁的,有嗎?恐怕只是極少數吧,人們如果經常處于一種緊張壓抑的生活狀態中,很容易造成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而產生各種疾病,器質性的、功能性的都有可能,所以情志不遂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3、飲食不規律。
現代人暴飲暴食者有之,胡吃海塞者有之,嗜食偏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毫無節制的更是大有人在,所以脾胃受到損傷就不奇怪了,脾胃是后天的根本,如果脾胃受損,那人還能健康么?或者說還能長久的健康嗎?可想而知,疾病就會不請自到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