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教6種經期不適
在昔日名門望族之家養生是一種家教中醫不僅治病療疾更多時候是一家人衣食住行的生活講究對于閨閣千金來說更有受益一生的“佳期指導”我們最煩惱的腰痛乳房脹痛、水腫腹痛……中醫都能一一擺平
中醫認為,經期不適主要是內外交困:郁怒憂思、過食辛辣寒涼食物、經期受寒濕等原因,致使體內臟腑功能失職、損傷了經脈中的“沖、任”兩脈而成。因此,中醫對癥給與適當的調理方法便可以逐一緩解,幫你輕松度過佳期。
經期不適No.1:腰痛
大多數女性在經期或多或少都有腰酸、腰痛的現象,這多是因為體弱,肝腎不足,寒氣郁積所致。當時感覺腰部如繩纏一樣又緊又痛,到了后期逐漸減輕。
調理方法1:熱敷
仰臥,以熱濕毛巾(以不滴水為度)墊于腰間疼痛部和稍下面的骶部,上面再放一熱水袋,熱敷約10分鐘,然后分別在腰兩側熱敷10分鐘。
調理方法2:按摩
1.掌壓腰骶部:俯臥,雙掌重疊壓在疼處腰椎上,以不引起疼痛為度。一呼一吸為1次,做10~15次。
2.揉摩腰背:雙手搓熱掌心后分別貼于后腰部,并上下按摩5次,摩至局部溫熱為止,但掌心仍需貼在腰部3分鐘。做時動作柔和,呼吸自然,在意識的引導下逐步將動作和呼吸配合協調。
3.揉筋結:用拇指指腹仔細在腰、骶部觸摸,如發現有壓痛的硬結時,則以指腹壓其上,揉1分鐘。
提示:經期不要用力捶打腰背,腰背部受捶打后,會使盆腔進一步充血,血流加快,引起月經過多或經期過長,反而使腰背酸痛更加厲害。
日常護理:
1.避寒濕,注意保暖,特別是在冬春寒濕季節,尤其需要做好腰部的保暖。盡量避免淋雨受寒,或睡在通風處。
2.久坐、久站工作的女性,要適當活動一下腰部,使腰肌解除緊張,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3.避免過多食用生冷寒濕的食物,即使在夏天,也不宜多飲冰凍的飲料,對于性寒的水果,例如西瓜,不宜一次吃太多。
調理小偏方:益母草煮蛋
益母草30克、雞蛋2只,加水適量同煲。蛋熟后去殼,再煲20分鐘,吃蛋飲湯。每天或隔天1次。此方用于經前后腰部疼痛。
經期不適No.2:腹痛
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如果精血素來虧虛,就會導致婦科器官氣血運行不暢,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以及墜痛和冷痛現象,隨著月經結束會自然消失。
調理方法1:健腹操
1.仰臥,雙膝稍屈起,做腹式呼吸2次。每天堅持2~3次。
2.仰臥,左右兩腿輪流提腿、屈膝2次,屈膝時膝蓋盡量接觸到下頜,每天做3次。
3.直立,屈膝下蹲,再立起,每天堅持6次。
4.直立,腳跟提起,再放下。腳跟提起時如穿高跟鞋一樣,腳跟放下時如穿平底鞋一樣,每天做6次。
提示:以上活動對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緩解經期小腹疼痛有幫助。
調理方法2:局部按摩
先把兩手掌心搓熱貼于小腹部,作順時針方向揉摩。然后,雙手掌心分別放在兩側肋部,向小腹方向斜擦。兩手掌根移動到腰部,用力做上下擦動。以上三處各揉動一分鐘,以感到局部酸脹、有溫熱感為佳。
提示:這種按摩可起到溫中散寒、調和氣血、解痙止痛的作用。
調理方法3:熱敷
取中藥白芷 15克、香附 1克、當歸 2克、紅花 1克,切碎后加醋 1毫升拌勻,文火炒熱后用布包好,放在下腹部熱敷。
提示:此方用于月經來潮前 1~3天 ,每日熱敷 2~4次 ,直至月經完畢 ,下次仍以此法外敷 ,1~3個月經周期后可以見效。
調理小偏方:茴香酒
取小茴香、青皮各15克洗凈,在250克黃酒中浸泡3天,即可飲用。每次飲15~30克,每日2次,如果不能喝酒,可用醋代替。可以疏肝理氣,對經期提前、小腹脹痛等癥有緩解作用。
經期不適No.3:牙痛
一般在月經來潮前一周左右開始出現,多因為肝火旺盛所致,疼痛呈一次性發作,遇冷熱刺激時疼痛加重,有的還伴有牙齦充血、腫脹等癥狀。
調理方法1:足部按摩
1.上下顎:反射區在雙腳腳背大拇趾關節處,關節上方是上顎,下方是下顎。按摩時由外側往內側扣按。
2.上身淋巴腺:反射區位于雙腳內側,踝關節上方,用手觸摸時有凹陷的感覺。從外側往內側方向推按。
日常護理:
1.用溫水刷牙、漱口。日常刷牙、漱口用水的溫度應接近似體溫。
2.日常飲食的溫度不要太高, 不宜常吃堅硬、干硬、粗糙及生冷食物,同時避免吃辛辣的食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