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愛吃苦瓜
有一次,他一邊吃一邊對身邊的人說:“ 苦瓜 這種菜,我的家鄉很多,房前屋后都可以種。好種,也好活。有些人吃不慣,是怕它的苦味。我不但吃得慣,還一生都吃,從小就愛吃,就圖它個苦味。”說到這里,毛澤東略微沉思了一會,意味深長地說瓜道苦,感悟人生:“我這個人一生沒少吃苦,看來是苦慣了,以苦為樂了。”
還有一次,毛澤東同身邊工作人員一起用餐,餐桌上有一道他很喜歡吃的菜――苦瓜炒鴨子。他又從這道菜生發感慨,用充滿哲理的語言,由菜入理,使菜肴的文化得以升華。
他說:“苦瓜對人體最大的好處,就是去火明目。”
說及“去火”,毛澤東說:“人吃五谷雜糧,難免不 上火 。有時氣也上火,這叫虛火。這種人吃點苦瓜很有必要。我這個人也愛上火,不如主動去吃,免得火氣太大。火氣大,不是傷人,就是傷己噢!”接著,他又這樣說及“明目”:“至于明目,更是它的大好處。我現在有點老眼昏花了,時時吃一點,免得看不清事理噢!”
毛澤東沒有將“去火”的好處只停留在通常所說的健身上,而是深刻地指出了“火氣大”的危害:“不是傷人,就是傷己噢!”也沒有將“明目”的好處停留在一般所說的“看清事物”上,而是巧妙地運用了“事理”和“事物”的一字之差,闡述其中的哲理。
毛澤東時常語出驚人。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和主席在一起,既學知識,又長見識。
確實,一道普普通通的“苦瓜炒鴨子”,放到毛澤東的餐桌上,既有飲食養生的醫學知識,又有飲食文化的真知灼見,還有不失幽默的自我反省。
【食后一得】
苦瓜,原產于印度尼西亞,約宋代時傳入我國。
苦瓜,味苦性涼,爽口不膩,食后頓感涼爽舒適。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在瓜類蔬菜中含量較高,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居瓜類之冠。苦瓜的食療作用明顯。李時珍稱它“苦、寒、無毒,具有解勞乏,清熱去火,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之功。現代研究發現,苦瓜中含有類似胰島素的物質,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烹制苦瓜菜肴之前,先將苦瓜切開,用鹽稍腌漬或用開水浸泡片刻,能減輕苦味,而苦瓜的 營養 和風味猶存。
苦瓜的吃法很多,適于煎、煸、燒、炒、拌,可葷吃,可素食,苦中有甜,鮮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