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之食療談
胃下垂是中老年人消化系統的常見病。胃周圍韌帶松弛或胃壁張力降低,都容易造成胃下垂。中醫認為,系中氣不足,氣虛下陷所致。輕度胃下垂患者可無明顯癥狀,但胃下垂較嚴重者多形體消瘦、腹脹、惡心、噯氣、上腹部無規律性疼痛,飲食后癥狀加重,平臥時舒服,腹中常有咕咕作響的水聲。部分病人可伴有眩暈、乏力、心悸等。
目前,對胃下垂患者的治療尚無特異方法。西醫除對癥處理和必要時用手術治療外,并無針對胃下垂治療的特效藥,中醫以補中理氣藥物為主,配合辨證加減用藥,雖有一定療效但不十分可靠。但無論兩醫還是中醫,真正看重的卻都是飲食上的調理。強調飲食調理效果看起來不像藥物、手術那樣直接,但卻對改善或消除癥狀,預防并發癥是十分有益的,經濟、實惠,且療效可靠、安全,故絕對不能輕視。
胃下垂患者飲食原則
少食多餐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于胃內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量宜少,但次數可以增加,每日4~6餐為合適。進餐的類別中主餐宜少,蔬菜宜多,經濟條件較好者可每日喝一杯牛奶,蒸一碗蛋花,吃幾塊餅干作為正餐的補充。
細嚼慢咽胃下垂患者的胃壁張力減低,蠕動緩慢,如果狼吞虎咽,吃下去的食物就會填在胃中。另外,口腔對食物的咀嚼過程還會反射性刺激胃的蠕動,增強胃壁張力。所以,用餐速度要相對緩慢些,細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強胃蠕動和促進排空速度,緩解腹脹不適。
食物細軟若食物干硬或質地偏硬,如牛排、炸丸子、花生、蠶豆等,進入胃內不易消化,還可能損傷胃粘膜而促進胃炎發生率增高。因此,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主食應以軟飯為佳,如面條要煮透煮軟,少吃又厚又硬的夾生面條;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應注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
營養均衡胃下垂患者大多體力和肌力都很弱,加之消化吸收不好,容易產生機體營養失衡,故較正常人更感到疲勞和精神不振。因此,患者要注意在少量多餐的基礎上力求使膳食營養均衡,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宜。其中脂肪比例偏低些。因為脂肪特別是動物脂肪在胃內排空最慢,若食脂過多,就會使得本已排空不暢的胃承受壓力增加,加重食物潴留,故而要適當限制。而蛋白質食物應略有增加,如雞肉、魚肉、瘦豬肉、半熟雞蛋、牛奶、豆腐、豆奶等,將其做得細軟些并不會影響消化吸收。通過增加蛋白質攝入,可增加體力和肌力,緩解易疲勞等癥狀,也可改善胃壁平滑肌的力量,促進胃壁張力提高,蠕動增強。
減少刺激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姜、過量酒精、咖啡、可樂及濃茶等,可使胃下垂患者的反酸、燒心癥狀加重,影響病情改善,故而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少喝,有所限制。但少量飲些果酒和淡茶是有益的,有利于減緩胃下垂的發生與發展。
防止便秘胃下垂患者的胃腸蠕動往往都比較緩慢,若飲食不當或飲水不足則容易發生便秘,而便秘又會加重胃下垂程度,所以,患者應特別注意防止便秘。日常飲食中多調配些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中含有較多維生素和纖維素,尤其是后者可促進胃腸蠕動,使糞便變得松軟潤滑,防止便秘發生。如清晨喝杯淡鹽水或睡前喝杯蜂蜜麻油水,以緩解和消除便秘。
動靜相宜胃下垂患者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防止胃下垂繼續發展,還可因體力和肌力增強而增強胃張力,胃蠕動,改善癥狀。但要注意的是餐后不宜立即運動,應保證餐后有30~60分鐘的休息,因為餐后即運動會因食物的重力關系而使胃下垂程度加重。
胃下垂患者的家庭飲食護理
(1)為使患者能體質強壯,增加腹腔脂肪,宜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糖飲食,家屬應鼓勵患者盡量多吃富含脂肪的食物,爭取胖起來。
(2)胃下垂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多較差,因此食物加工應精細,所供食品要容易消化、吸收,不宜太粗糙。
(3)堅持讓患者少食多餐,這樣既可充分消化,又可持續不斷地供助米谷之氣,鼓舞中氣上行,以升陷舉托。飲食必須高熱量、營養豐富,且易消化,可選用羊肉、雞肉、紅棗、甘薯等。慎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4)切忌讓患者一次飲用大量茶水。
(5)適量飲酒能鼓舞氣血上行,因此,胃下垂者不妨每日飲少許黃酒。但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或同時伴肝病者,或酒精過敏者忌飲。另外,一次飲酒不能過量。
(6)在癥狀改善前,避免讓患者進食過飽,宜少食多餐,流質和半流質食物,常易使下垂加重,也應避免。
胃下垂的食療方
參棗米飯
配方:黨參10克、紅棗20克、糯米250克、白糖50克。
制作:
1 將黨參、大棗放在鋁鍋內,加水泡發,然后煎煮30分鐘左右,撈出黨參、大棗,藥液備用。
2 將糯米淘洗干凈,放在大瓷碗中,加水適量,經蒸熟后,扣在盤中,然后把黨參、紅棗擺在糯米飯上。
3 將藥液加白糖煎成濃汁倒在棗飯上即成。
食法:當正餐食用,每日1次,每次吃100克。
功效:健脾益氣。對胃下垂患者尤佳。
羊肚面片湯
配方:羊肚1只、胡椒3克、花椒3克、姜10克、蔥10克、料酒15克、鹽4克、面粉500克、雞油25克、時蔬100克、素油30克。
制作:
1 將羊肚洗凈,切成細絲;面粉揉成面團,用搟面杖搟成薄皮,切成4厘米見方的塊。
2 將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熟時,下入姜蔥爆鍋,加水適量燒沸,下入羊肚、花椒、胡椒、料酒燒沸,下入面片,加入鹽煮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100~150克,吃面片,喝湯,止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益氣血。對胃下垂患者尤佳。
黃芪陳皮燉豬肚
配方:黃芪50克、陳皮20克、豬肚1只、料酒15克、姜10克、蔥10克、鹽6克。
制作:
1 將豬肚洗凈;黃芪切片;陳皮洗凈切4厘米見方塊;姜拍破,蔥切段。
2 將豬肚、黃芪、陳皮、姜、蔥、料酒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50分鐘,加入鹽拌勻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豬肚50克,喝湯,既可佐餐也可單食。
功效:補中氣,健脾胃。胃下垂患者食用尤佳。
豬脾棗米粥
配方:豬脾2具,大棗10枚,粳米100克。
制作:將豬脾洗凈切片,鍋中微炒,加入大棗、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調味。
食法:空腹服食,每日1次。半個月為一療程。
功效:豬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棗和胃養脾,益氣安中;粳米補胃氣,充胃津。共煮為粥對胃下垂引起的形體消瘦、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確有康復保健之效。
蓮子山藥粥
配方:豬肚1只,蓮子、山藥各50克,糯米100克。
制作:將豬肚去除脂膜,洗凈切碎,蓮子、山藥搗碎,和糯米同放鍋內,加水文火煮粥。
食法:早晚2次食完,隔日1劑。10天為一療程。
功效: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山藥、蓮子、糯米補中益氣而養胃陰。脾胃得補,則中氣健旺,下垂的臟器即可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