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過頭的雞蛋營養低
在男性飲食中,雞蛋的營養價值很高,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備食品,男人吃雞蛋可以保持在一天的工作中,心情愉快。雞蛋對女人的好處也是很大的,坐月子的時候人們都愛送雞蛋也是這個原因。那么你們知道吃雞蛋的誤區嗎?了解什么樣的雞蛋是好雞蛋嗎?我來告訴大家。
1、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紅殼蛋更有營養,市場上紅殼蛋的價格也更貴。檢測表明,蛋殼的顏色和雞品種有關,與營養無關。
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并無營養價值。分析表明,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取決于雞的飲食營養結構。
2、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
為防雞蛋在燒煮中蛋殼爆裂,將雞蛋洗凈后,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1分鐘,用小火燒開。開后改用文火煮8分鐘即可。切忌燒煮時間過長,否則,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亞鐵的褐色沉淀,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油煎雞蛋過老,邊緣會被烤焦,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
3、雞蛋怎么吃營養都一樣
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蛋為100%,嫩炸為98%,炒蛋為97%,荷包蛋為92.5%,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
由此看來,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4、吃生雞蛋營養高也是吃雞蛋的誤區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營養。生雞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癥”。
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質才變得松軟,才更有益于人體消化吸收。
另外,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后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5、“初生蛋”和“功能蛋”更有營養
一般來說,雞在生長期130~160天之內所產的蛋都會被稱為初生蛋。沒有任何檢測證據表明,初生蛋的營養素含量比普通雞蛋更多。實際上,初生蛋個頭較小,每個約40克,因重量不夠標準,在國外是不允許出售的。
功能蛋是指通過飼料技術使雞蛋富含鋅、碘、硒、鈣等營養素。這聽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因為沒有標準也不好檢測,很多產品都有過度宣傳之嫌。
6、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里煮,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
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其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以上都是吃雞蛋的誤區,雞蛋雖然是好東西,但也不宜多吃,男人一天吃一個雞蛋就可以了,由于自身的原因,雞蛋吃多了,我們是沒法消化的,反而對身體很不好,又浪費糧食,因此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相關的飲食習慣。
推薦閱讀:應酬過后多吃緩解油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