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上小學,4 步幫他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
關注
從事家庭教育服務這么多年,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無論孩子是剛進入小學一年級,或者小學快畢業,甚至有的孩子已經上初中了,父母都會咨詢我各種和作業相關的問題。
比如:孩子不愿意寫作業怎么辦?孩子寫作業磨蹭怎么辦?孩子寫作業發脾氣怎么辦等等。
遇到這類問題,我通常會問父母:“你們在孩子剛入小學時,用了什么方法來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業習慣呢?”
父母往往答不上來,或者簡單回應一句:“寫作業的良好習慣……不就是先寫作業才能玩嗎,不能一邊玩一邊寫,還有什么好習慣呢?”
可見,很多父母對于什么是良好的作業習慣不太清楚,覺得孩子寫作業就像大人工作一樣,自覺完成就行,有什么講究呢?
但其實,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業習慣有科學的方法,這些方法,是建立在對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
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如何更好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業習慣。我把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寫作業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在餐廳寫作業,但不出幾分鐘,孩子不是忘了拿課本就是忘了拿鉛筆,或者不停問父母“這道題什么意思,那道題怎么做啊”,或者作業很快寫完了,結果你一看漏了好幾項作業。
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孩子在寫作業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為了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父母需要幫孩子做好以下三方面的準備。
首先,準備寫作業的空間。
寫作業前,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布置寫作業的空間,這個過程你可以理解為預熱,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畢竟大部分孩子都把作業當成一份苦差事,不太情愿寫。
如果孩子在房間寫作業,可以把孩子的房間分為兩個空間,一個是作業空間,一個是娛樂空間。
作業空間包括書桌,文具、和作業有關的其他物品,把這些物品集中在一個固定區域,不要散亂在家里各個角落,在需要的時候還花很多時間尋找。
同時,孩子的桌面要保持干凈整潔,只放寫作業必備的文具、書本、計時器等。
娛樂空間包括玩具、課外書籍、吃的、喝的等,寫作業前提醒孩子把所有玩具放在娛樂空間,這樣能幫助孩子減少干擾,避免分心,培養孩子專注的作業習慣。
其次,確定什么時間開始寫作業。
父母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好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開啟作業任務,比如固定在放學回家后半小時,或者吃晚飯前一個小時,或者晚飯后。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一回家趕緊寫作業,但孩子在學校學了一整天,身心疲憊,回到家渴望放松,就像父母忙碌一整天回家想在沙發上躺一躺是一樣的。
之前我服務過一個家庭,孩子在公立學校上學,為了安全,老師不允許學生下課在走道或操場追跑打鬧,甚至不能去其他樓層。
媽媽知道兒子平時好動,所以寫作業前讓兒子去小區樓下和其他伙伴痛快地玩上半小時,孩子玩完回家后,寫作業竟然更專注了。
而且,如果家里有二寶的話,可以讓兩個孩子都在同一個時間點開始寫作業,營造寫作業的氛圍。
最后,準備相關道具,加強作業完成效率。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父母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我給大家推薦我常用的3個道具,分別是作業清單、時間計劃表和便簽紙。
作業清單,是指孩子當天所有的家庭作業和學校作業清單,孩子寫完作業可以通過清單檢查,是否漏寫作業。
時間計劃表可以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具體大家可以參考上節課講到的時間管理的內容。
便簽紙是為了標記孩子不會做的題目,寫完作業后父母在同一時間為孩子解答,這樣孩子就不會時不時找父母幫忙,從而降低寫作業的效率。對于高年級段的孩子,孩子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道具。
在形成良好作業習慣的初期,父母可以給孩子制作一個打卡單,孩子的作業空間布置好了,可以在打卡單上畫一個勾;按照約定時間寫作業,繼續打勾;作業道具都準備齊了,也打勾。
如果這三步都做到了,父母可以給孩子獎勵一個小貼畫,并真誠的夸獎孩子。貼畫集夠數量,父母可以給孩子兌換獎勵,或者實現孩子的一個心愿。
第二步,寫作業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干預。
很多父母對孩子獨立寫作業不放心,可能會不時地去孩子房間,趁送水果的機會看看孩子是不是偷著玩,或者變著花樣提醒孩子“你這握筆姿勢不對”,“你坐姿不行,頭抬高一點”,其實這樣的做法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而且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如果你很擔心孩子的坐姿不對影響視力,你可以在作業準備階段做好功課。比如,可以購買一個預防兒童近視的寫字矯正器,孩子在寫作業期間,你就不用經常提醒了。
除了剛剛提到的坐姿問題,大部分父母最擔心的是沒有監督,孩子寫作業會磨蹭,比如偷偷玩一兩個小時的橡皮。
這時候父母需要冷靜分析原因,如果孩子真的不會做,上課沒認真聽講或者聽不懂老師說什么,那么父母需要考慮給孩子補課、請家教老師。
如果作業都會做,孩子只是純粹的磨時間,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應對孩子磨蹭的小秘訣。
這個秘訣是一個清華大學的媽媽給我分享的,她說對自己孩子非常管用。當她發現孩子磨蹭時間,她會根據作業清單,和孩子一起預估需要多久完成作業,比如預估2個小時,媽媽會多給孩子半小時,孩子需要在2.5個小時內完成作業。作業時間一旦結束,媽媽會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玩游戲,做手工等。
你可能會好奇,如果孩子沒在約定時間完成作業怎么辦?這個媽媽的做法非常果斷,作業沒寫完,當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孩子都沒有機會補作業了,孩子需要自己去學校向老師解釋原因。
雖然這個辦法聽起來有些不近人情,但卻很管用,這個方法的成功在于兩點,
第一,父母事先根據孩子的真實能力,預估合理的作業時間,而不是根據父母的主觀意愿要求孩子盡早寫完。
第二,孩子寫完作業,父母安排了一些吸引孩子的娛樂活動,比如閱讀、玩游戲、做手工等。
如果你發現孩子也有類似問題,可以試試這個辦法。
如果孩子在約定時間寫完作業,你同樣可以給孩子獎勵一個小貼畫,并真誠的夸獎孩子:“太棒了,孩子,你今天在約定時間寫完作業了!你對自己的評估越來越準確啦,這個自我認知的能力太牛了,媽媽很佩服你!
第三步,寫完作業后,幫孩子養成檢查作業和收拾書包的好習慣。
這種情景,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孩子終于寫完作業,于是放飛自我,一邊吃零食,一邊看電視,一邊玩游戲。
去孩子房間一看,桌上鋪滿了亂糟糟的書本、作業本、鉛筆等,一片狼狽,這時候你會怎么做呢?
心疼孩子,直接幫孩子收拾干凈?還是把孩子從愉快的游戲中拉回來,讓他自己收拾?
我建議父母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要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寫完作業需要先獨立檢查,然后收拾書桌,把明天需要用的物品放進書包里。
如果孩子能獨立檢查作業,沒有遺漏作業,繼續在打卡單上畫勾,獎勵孩子一個小貼畫。
如果孩子收拾完書包,繼續在清單上打勾,也可以獲得一個小貼畫。
孩子每天可以用貼畫兌換玩游戲的時間,比如1個貼畫兌換5分鐘的游戲時間,或者電視時間。
第四步,及時的鼓勵。
新習慣的養成對任何人都不容易,所以在養成習慣期間,孩子特別需要父母及時的積極反饋,幫助孩子在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愉悅感和自主感。
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這個媽媽是我見過的極少數的,非常有智慧的父母,我們可以一起來學習一下。
她是這樣鼓勵孩子的,每次開始寫作業前,媽媽就會和孩子共同合作,在一張紙上畫一座大山,他們一起給這座山取名叫“香爐峰”。
接著,媽媽在山頂貼了一個象征勝利的小紅旗,山底放一個樂高小人,之后從山底到山頂,畫出和作業數量相同的臺階。
只要孩子完成一項作業,這個小人就能前進一步,這個樂高小人因為孩子的努力,一步步往上走,直到最后登頂,孩子的作業也完成了。
每次登頂,媽媽熱情的夸獎孩子,孩子因為媽媽及時的反饋,對寫作業這件事充滿成就感和愉悅感。
聽到這個媽媽的案例,你是不是也想回家試一試呢?
關于養成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您有什么經驗和體會,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您也可以把這些好的方法,分享給身邊的父母,大家共同學習,助力孩子的成長。
- 標簽:溫州民間借貸網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