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寶貝之:孩子生病11大征兆!
對爸爸媽媽來說,最怕的事莫過于孩子生病,但小孩子體質較弱,偏偏又愛生病。其實,有些病在發病前是有征兆的,尤其是幼兒多發的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父母平時要多留心觀察孩子的微小變化,及時找到疾病信號,防患于未然;精神狀態差精神狀態的變化往往是反映孩子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孩子生病11大征兆
首都中醫藥醫院兒科專家表示,精神狀態的變化往往是反映孩子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健康的孩子在需求得到滿足后,精神飽滿、兩眼有神、不哭不鬧,但生病的孩子往往會出現情緒異常。
比如,平日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變得萎靡不振,或平日安安靜靜的孩子突然煩躁不安,而且特別怕冷,總想睡覺,眼睛發紅,這可能是發熱的前兆,最好及時去看醫生,還要給孩子多喂水,防止著涼。
如果家長細細觀察,寶寶情緒的變化也能預示寶寶是否生病了。健康的寶寶,通常都是氣色好,眼睛有神,不哭不吵不鬧騰,很容易滿足。但生病的寶寶則會表現出不同平常的異樣,如果寶寶有以下表現,爸媽就要多當心了!
寶寶發熱的時候,常常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發紅、口唇干燥;目光呆滯、兩眼直視、兩手握拳等情況常常是驚厥的預兆;哭聲無力或一聲不哭往往提示病情嚴重;除明顯征兆外,寶寶還可能表現出萎靡不振、煩躁不安或愛發脾氣。
寶寶情緒不穩定,總是大吵大鬧難以安撫,確實很讓爸媽頭疼。但爸媽這個時候應該給予寶寶更多的寬容和理解,畢竟疾病和情緒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寶寶的不良情緒有可能會加重原來的病情哦。
當孩子還小,無法表達不適時,常用哭鬧來發泄情緒。所以,當孩子莫名地出現哭鬧不止的情況時,父母就要提高警惕了。
兒科專家表示,孩子身體的任何地方感到不適,比如瘙癢、頭疼、腹脹等,都可能通過哭鬧來表達。
如果孩子莫名地哭鬧,父母應給孩子做一個簡單的全身檢查,看看孩子哪里不舒服,也可以測測體溫,看看是否發燒。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持續哭鬧不止,必須去醫院就診,有可能出現腸梗阻等急腹癥。
正常的嬰兒一般入睡較快,睡得安穩,睡姿自然,呼吸均勻,表情自如。如果寶寶有睡眠少、易醒、睡不安穩等異常現象出現,則預示著疾病悄然發生。
各種疼痛,如牙痛、頭痛和神經痛等都會使寶寶夜間睡眠不好,瘙癢、腸胃系統疾病或呼吸性疾病也會使寶寶從夜間睡眠中驚醒。
若寶寶睡前煩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睡醒后顏面發紅、呼吸急促,這種狀況可能是寶寶發燒了;若入睡前愛用手搔抓肛門,可能是患了蟯蟲病;若寶寶常在睡眠中啼哭,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時容易激怒,則可能患了佝僂病;睡覺前后不斷咀嚼、磨牙,則可能是睡前過于興奮或有蛔蟲感染。
中醫上講“胃不和則臥不安”,如果孩子飲食過量,或吃了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則會引起肚脹,腸胃不舒服,使得孩子晚上睡不安穩,輾轉反側。
各種疼痛,如牙痛、頭痛和神經痛等也會使孩子夜間睡眠不好。此外,兒科專家提醒,如果孩子的睡眠突然變得比平時多,比如平時不睡午覺,現在突然需要睡午覺,或者總想睡覺,也有可能是生病的前兆,應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打噴嚏、流鼻涕、咳嗽、怕冷等癥狀。
健康的寶寶白白胖胖,臉色紅潤,很讓人歡喜。而如果寶寶臉色蒼白則可能是患病的前兆。比如寶寶患上肺炎時,臉色就會是蒼白的,同時還伴有發熱現象;有心臟病的寶寶的臉色也通常是白色的;寶寶如果身體很虛、多汗的話,臉色也會很差,缺少光澤;貧血或者失血的寶寶除了臉色蒼白之外,還常常伴有嘴唇、牙齦的灰白,需要引起爸媽的注意。另外,臉色萎黃、哭鬧不休的寶寶,有可能是敗血癥的前兆。
要提醒媽媽的是,剛剛睡醒的寶寶,通常面色不是太好,神情也是迷迷糊糊的,但這只是寶寶未睡醒的表現,媽媽要學會區分,不必擔心太多。
健康的寶寶呼吸通常都是非常均勻、有節奏,不緊不慢的。嬰幼兒呼吸系統處于發育階段,患病時易引起呼吸異常。
若寶寶呼吸變粗、頻率增加或時快時慢,面部發紅則可能是發熱;張口呼吸或常做深呼吸動作是鼻子不通氣的表現;呼吸急促,每分鐘超過50次,鼻翼扇動,口唇周圍青紫,呼吸時肋間肌肉下陷或胸骨上凹陷,很可能是患了肺炎、呼吸窘迫癥、先天性橫隔膜疝氣等病,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
而患有過敏性哮喘的寶寶常會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同時伴有喘息聲,寶寶會顯得非常難受,有窒息的表現。
健康寶寶吃嘛嘛香,按時進食,食量也較穩定。但是如果你發現寶寶食欲減少或者拒食的話,可能是寶寶患病的征兆哦!
如果嬰兒平時吃奶、吃飯很好,現在突然拒奶或無力吸吮,或不肯進食或進食減少,則可能存在感染的情況。
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結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缺鋅、維生素A或D中毒也可能引起食欲低下;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寶寶,在腮腺腫大前的1-2天,會發生發燒、頭痛、嘔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適的癥狀,繼而出現一邊或兩邊耳下的疼痛,也就是腮腺腫大起來;寶寶發燒時,食欲也會隨之下降。
要提醒家長的是,生病不一定就是食欲下降,有些疾病還會使寶寶食欲增加。最典型的就是兒童糖尿病,多飲多食,吃不飽,即使吃得多,體重也還是不升反降。這也是媽媽需要提高警惕的呢!
正常孩子的排便為軟條便,如果突然大便干或大便稀,都可能是疾病征兆。
如果大便特別干燥,難以排出,而且臭味大,說明腸道內有不消化的食物,出現了內熱、積食。
如果內熱持續過久,孩子就容易感冒發燒。此時,可以適量給孩子多吃些蔬菜泥,或服用鮮梨汁、白蘿卜水等,以清熱通便。
寶寶的大便情況是了解寶寶是否生病的一項重要指標。便秘和腹瀉都預示著寶寶身體不適。95%的便秘屬于功能性原因,這并非身體本身異常,通常給寶寶多吃些蔬菜或其它高纖維食品就可解決這個問題。
病理性腹瀉可從大便的性質來分析腹瀉原因。比如,寶寶排出鮮紅色的血便,那出血位置多半位于下消化道,有可能是大便過于干硬,便秘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直腸息肉,就是腸管內長出一個或幾個肉疙瘩,大便擦傷其表面,就出現了少量或較多量的鮮血;如寶寶攝入的蛋白質較多時,就會導致大便奇臭無比;發生腸炎時,大便會呈水樣或蛋花湯樣;病毒性腸炎的糞便多為白色米湯樣或蛋黃色稀水樣。
腹瀉寶寶要控制食量,以便使腸道得到合理休息。而母乳喂養的孩子要少吃油膩食品,以免消化不良而加重腹瀉。同時,每次便后要用溫水清洗寶寶臀部,并用毛巾擦干,涂些爽身粉。
健康的孩子口氣清新,舌頭粉嫩清透,舌苔薄白。如果孩子的口氣中有酸腐味,舌苔白而厚,嘴唇發紅,眼屎多,不思飲食,一般是體內有未消化的食物,出現內熱,引起了積食。
積食的原因基本是因為某一次或某段時間吃太多造成的。如果孩子長期積食,不愿吃東西,攝入營養不夠,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兒科專家表示,此時應控制孩子的飲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否則會導致腹痛、腹瀉,加重消化不良。
- 標簽:英文人名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