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頭寶寶整形記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日15時訊 (通訊員 劉嘉)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重醫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為一名嚴重的“斜頭”寶寶順利進行全顱腔整形+顱腔擴容術。作為西南地區最早也是目前重慶市內唯一一家開展兒童顱腔整形術的醫院,自2015年起,由神經外科等組成的兒童顱腔整形術團隊一起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這也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多年來新技術的成功案例之一。
來自貴州的豪豪,出生時就被發現腦袋是斜的,但家里的老人憑經驗認為睡“好”一點就可以糾正了。半歲時豪豪的父母越發覺得孩子的頭型不對稱,眼眶和額頭一邊低一邊高,脖子也跟著斜向一側。于是便帶著豪豪在當地幾家醫院就診,均考慮是兒童較為常見的肌性斜頸,建議先行手法矯正。可是看著孩子的小腦袋日益長“斜”,并沒有好轉的趨勢,焦急的父母決定帶著已經11個月大的豪豪到重醫兒童醫院就診。
“第一次看到孩子時,孩子的顱縫已有不同程度的閉合,顱腔發育畸形,屬于綜合征類型的顱腔畸形,由于兩側的顱縫閉合程度不同,導致孩子的眼眶歪斜、眼睛斜視,并合并有斜頸,的確很容易和兒童常見的肌性斜頸混淆。”神經外科李祿生副主任醫師介紹說。
據李祿生醫生介紹,先天性顱縫早閉是顱腔畸形的其中一種類型,分為單純型顱縫早閉和綜合征類型顱縫早閉,豪豪患的是綜合征類型顱縫早閉,也稱為多顱縫早閉,在先天性顱縫早閉中占的比例不到10%。人體頭顱由不同的顱骨組成,不同部位的顱骨間有連接的縫隙,顱縫作為顱骨的生長發育中心,幫助顱骨生長。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各部位顱縫逐漸進行愈合,而任意一塊縫隙過早閉合,都將影響頭顱正常發育,造成顱腔畸形。單純型顱縫早閉通常只是一個顱縫早閉,除了影響外觀,一般不合并腦發育及其它系統發育異常,不同的顱縫早閉導致不同的顱腔畸形,如矢狀縫早閉導致舟狀顱畸形,即寶寶的頭前后徑較長,像一只小船一樣。而綜合征類型顱縫早閉除了影響外觀,往往合并顱內高壓、視力減弱、智力發育、面部畸形(如眼球突出等)、四肢畸形等并發癥。
經過進一步檢查,CT報告顯示豪豪的顱縫早閉已導致嚴重的顱內高壓,并出現不同程度的脫鈣和骨質疏松,顱骨表面呈篩網狀。
“由于畸形持續加重不但影響孩子的外觀、視力和運動發育,更重要的是三歲以內的兒童大腦正處于高速發育時期,如不及時解除這件‘緊身衣’對大腦發育的限制,最終可導致豪豪智力、語言、運動等腦功能發育落后。因此,豪豪目前的情況必須通過全顱腔整形術來改善,同時還要進行顱腔擴容。”李醫生說,“為了能讓顱腔恢復相對正常的形態,術中需要將眶骨、額骨、頂骨、顳骨及枕骨切開、截骨整形、移動,最后重新固定,整個手術過程幾乎需要暴露整個頭顱,手術創面非常大,出血量也很大,而此時豪豪雖然處于手術的最佳年齡,但由于多顱縫早閉病情復雜,加上體重不足10公斤,術中風險隨之增大。”
經過反復討論,神經外科團隊聯合麻醉醫生、手術護士、手術醫生、重癥監護醫護等多學科團隊,決定運用3D打印技術、計算機輔助模擬手術、自體血液回收、血栓彈力圖、低體重兒術后鎮痛等先進技術手段縮短手術時間、控制凝血功能紊亂。憑借豐富的經驗,精湛的技術,李祿生醫生和團隊克服困難,通力合作,麻醉加手術用時5小時,成功為豪豪實施全顱腔整形+顱腔擴容術,術中僅出血100毫升。目前孩子的顱腔已恢復相對正常狀態,可吸收顱骨固定材料為孩子后續頭顱發育預留了足夠的空間。
據李祿生醫生介紹,除先天性顱縫早閉,顱腔畸形還包括體位性顱腔畸形和腦發育不良造成的“小頭”畸形等。體位性顱腔畸形是胎兒期或嬰兒期時不恰當的體位原因造成,寶寶的頭顱受到不均衡的局部壓迫導致顱腔形狀異常,常出現斜頭畸形、短頭畸形等。受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影響,體位性顱腔畸形在我國發病率較高。
“有些父母喜歡讓寶寶睡個平頭,長期讓其采取仰臥位的睡姿,造成短頭畸形。”李祿生醫生說,輕型和中型體位性顱腔畸形可通過早期調整體位及睡姿等人為干預及時進行糾正,重型畸形除人為干預,還需要佩戴矯形頭盔。如體位性顱腔畸形不加干預,除影響顱腔本身的形狀,還可對面部器官造成影響,如咽鼓管的變形可使中耳炎發病率提高等。
此外還有一類少見的“小頭”畸形,由于腦發育異常造成,這類孩子顱骨本身沒有問題,不需要外科手術,如神經功能落后,需要康復科和特殊教育機構介入。
李醫生提醒,單從外觀看,一些顱縫早閉造成的顱腔畸形與體位性顱腔畸形很難區分開來,需要專業的神經外科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進行鑒別,如果將顱縫早閉誤認、誤診為體位性顱腔畸形,將延誤治療時機。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