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診療來了 重慶市職業病防治院掛牌“職業健康與中毒精準醫學中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9日20時訊 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診療效率、通過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解決疑難雜癥、為廣大群眾節省醫療成本……精準醫學帶來的這些變化,您心動了嗎?
今(10月29日)上午,“職業健康與中毒精準醫學中心”授牌儀式暨程京院士學術講座在重慶市職業病防治院(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啟動。這也意味著,今后市職防院(市六院)和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將進一步加強交流與溝通,將新一代基因測序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應用于職業人群的健康管理和職業病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全過程,為職業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個性化的精準健康服務。
活動現場 醫院供圖
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講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衛,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職業健康處監察專員杜全洪,重慶市職業病防治院(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院長劉永生,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王貴學,陸軍軍醫大學藥學與檢驗醫學系主任、西南醫院檢驗科主任陳鳴,重慶市臨檢中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廖璞等領導參會,啟動儀式由重慶市職業病防治院(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重慶市中毒控制中心)黨委書記鄔亮主持。
程京院士現場授課解惑 精準醫學帶來“三變”
什么是精準醫學,如何應用?針對這一問題,當天,程京院士以“技術創新 精準診療”為題,開展了一場主題講座,吸引了來自重慶市職防院、重慶市人民醫院、腫瘤醫院以及墊江人民醫院等工作人員前來聽講。
“簡單來說,精準醫學就是依托生物醫學工程帶來的技術創新,可實現‘三變’:把勤快人變‘懶’、把聰明人變‘傻’、把殘障人變正常人。”講座中,程京院士的“三變”理論一經提出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程京院士開展講座 醫院供圖
為了方便大家進一步理解,程京院士也通過動畫、圖文、以案說法等形式,進行了進一步解釋。所謂把勤快人變“懶”,其實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提高醫學檢驗的效率,解放更多的醫護人員力量;把聰明人變“傻”,則是利用生物醫學技術,打造更多的先進醫療設備,解決醫生診療水平不一,帶來的看病難問題,節省醫療成本;而把殘障人變正常人,則關注的是目前的老齡化人口問題,根據老年人和殘障人士需求,設計更多的輔助功能性設備,讓他們更有尊嚴地享受生活。
據悉,目前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研制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眼像輔助疾病診斷系統、基于芯片實驗室的多參數生化即時檢測設備、全自動居家智能生化分析系統等設備,已經廣泛用于醫藥檢測、疑難雜病診療、居家養老、臨床指導用藥等領域,深受醫護人員和患者的肯定。
“精準醫學帶來的諸多變化有目共睹,需要我們持續開展技術創新,不斷提高醫療診療水平,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對此,程京院士表示。
精準醫學中心落牌職防院 揭開我市精準醫學發展序幕
當天,在大家的見證下,“職業健康與中毒精準醫學中心”正式落戶重慶市職業病防治院(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重慶市中毒控制中心)。
授牌儀式 醫院供圖
“2018年以來,市衛健委扎實推進健康中國戰略重慶實踐,重點抓好了‘十件事’,其中就包括深入推進健康促進工作,構建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預防控制重大疾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精準醫學中心的成立,是推進健康中國戰略重慶實踐有力體現,標志著我們在精準醫學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對于提升重慶地區醫療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啟動儀式上,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衛表示。
據了解,重慶市職業病防治院(重慶市第六人民醫院)作為一所以職業病防、治、研及中毒處置為特色的市屬三級醫院,設立的實驗醫學中心,涵蓋醫學檢驗、理化檢驗和實驗研究三大板塊17個業務功能單元,能開展240余項醫學檢驗項目,在我市及西部地區職業病防治和中毒應急診療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程京院士一行參觀重慶市職業防治院實驗醫學中心 醫院供圖
隨著“職業健康與中毒精準醫學中心”成立,劉永生院長表示,今后重慶市職業病防治院和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將圍繞職業健康與中毒的重大需求和科學問題,開展七大方面的協作,包括率先在全國合作共建職業健康與中毒精準醫學中心,為職業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個性化的精準健康服務;積極申請重點職業病精準醫學國家重大專項,共同開展職業健康精準篩查工作;籌建西部一流、國內領先的職業醫學區域診療中心;積極開展院校合作和院企合作,共同研發常見職業病基因易感性芯片,打造職業健康產學研合作創新的示范基地;積極探索職業健康診療和職業健康管理的新模式;與我市國家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隊和國家二類化學物中毒救治基地實驗室進行協同創新以及創新學科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醫工結合學科交叉,提升我市職業衛生學科影響力和人才隊伍科技創新能力等七大版塊,為籌建西部一流、國內領先的職業醫學與中毒區域診療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礎,為重慶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文/馬甜)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