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鼻孔微創摘除垂體瘤 新橋醫院這一技術喜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1日16時訊(通訊員 曾理)經過單側鼻孔入路,一小時內微創切除深藏大腦深處的垂體腺瘤。10月17日,在重慶市2018年度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外科“垂體腺瘤發病機制及診療關鍵技術研究”喜獲科技進步一等獎表彰。課題組首席專家楊輝教授參加大會,并上臺領受獲獎證書。
楊輝教授介紹,垂體腺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手術切除是治療垂體腺瘤的主要方式,但高達30%的患者存在術后腫瘤殘留、復發和內分泌紊亂不能糾正等臨床治療困境。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腫瘤形成和發展的機制不明,沒有建立與其對應的、特有的臨床治療體系;既往手術較少關注內分泌功能保護,難以達到垂體腺瘤患者臨床治愈的目標。
為了攻克上述診治難題,楊輝教授率領的團隊歷時17年,在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的資助下,圍繞垂體腺瘤發病機制和臨床診療關鍵技術,從基礎理論研究、藥物治療靶點、外科微創精確手術及內分泌功能保護等方面進行了理論和技術創新。
該項目圍繞垂體腺瘤發病機制和臨床診療關鍵技術,從基礎理論研究、藥物治療靶點、外科微創精確手術及內分泌功能保護等方面進行了理論和技術創新,首次提出了“雌激素受體(ER)信號通路調控垂體腺瘤腫瘤發生、發展和耐藥”的發病新假說。發現異常糖代謝途經是雌激素受體導致垂體腺瘤治療逃逸的關鍵通路,明確乳酸脫氫酶A可作為催乳素腺瘤治療的靶點,提出針對雌激素受體信號通路的耐藥性催乳素腺瘤臨床治療新策略。創新基于 “內分泌/神經影像/腦功能”多維融合評估體系的多模態輔助微創術式,創建垂體腺瘤臨床綜合診治策略,實現外科精準治療患者3000余例,腫瘤全切率達86.7%、綜合控制率達97%,內分泌緩解率達90.8%,達國際先進水平。
本項目發表論文86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2篇,參與制定《中國垂體催乳素腺瘤診治共識(2014)》、《中國垂體腺瘤外科治療專家共識(2015)》等4部指南共識,獲國家發明專利2件。主辦中國垂體腺瘤學術大會等全國、區域性學術會議3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大會發言39次,國際會議主題發言7次。培養博士研究生19名,碩士生24名,進修生51人。本項目形成的治療策略和技術在南京鼓樓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37家軍地醫院推廣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此外,在楊輝教授的倡導帶領下,新橋醫院成立了以神經外科、內分泌科、放射科、病理科、檢驗科、伽馬刀治療中心為核心成員的“重慶垂體瘤聯合診療中心”,這是國內首批依托多學科診斷和治療優勢成立的專門診治垂體瘤的醫學中心,是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委員單位,旨在為垂體瘤患者提供準確的診斷、最佳的治療、最全面的術后指導。中心成立后規范了垂體腺瘤診治,垂體腺瘤患者早期診斷率、手術治愈率、內分泌控制率顯著提高,年診治患者超1000例。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