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首度訪穗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道 有著“俄羅斯芭蕾三駕馬車之一”頭銜的世界頂級名團俄羅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將于9月26日-29日,攜傳奇雙芭蕾舞劇《安娜·卡列尼娜》與《卡拉馬佐夫兄弟》,首次登陸廣州大劇院。
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與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齊名,舞團藝術(shù)總監(jiān)、編舞家艾夫曼被稱作“俄羅斯芭蕾的新名片”,他打破了古典芭蕾程序化的藩籬,以獨創(chuàng)的“心理芭蕾”手法,探索人類肢體動作的極限,舞蹈中藏有如深水炸彈般震懾人心的力量。該團以對于芭蕾藝術(shù)的全新探索徹底改變世界觀眾心目中俄羅斯只有《天鵝湖》的印象。
用“心理芭蕾”定義自己的編舞風格
俄羅斯芭蕾名團輩出,芭蕾明星更是不勝枚舉,但真正具有革新精神的編舞大師并不多,鮑里斯·艾夫曼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位。他一手創(chuàng)辦的艾夫曼芭蕾舞團,被認為達到了俄羅斯當代芭蕾的新高度。在外人看來,艾夫曼是一位“哲學型”編舞家,他關(guān)注現(xiàn)代社會問題,熱衷探討人性本質(zhì),舞蹈對他來說不只是身體上的拓展,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在舞劇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艾夫曼并不是簡單的將所有小說的情節(jié)和主線搬到舞臺上,而是運用心理分析法深入挖掘劇中主人公的心靈世界,將其創(chuàng)造性地外化為舞蹈形象,并以“心理芭蕾”定義自己的編舞風格。將情緒表達和戲劇沖突推至極限,艾夫曼更新了俄羅斯古典芭蕾的理念。
另外,艾夫曼還將舞臺藝術(shù)與電影表現(xiàn)手法相融合,加入了很多意識流層面的表現(xiàn)形式,將安娜內(nèi)心的糾結(jié)、矛盾、痛苦等,更為直觀地呈現(xiàn)給觀眾。舞臺之上,伴隨柴可夫斯基的跌宕旋律,在燈光明暗變幻的渲染下,舞者們以極具表現(xiàn)力的肢體和強烈真摯的感情,展現(xiàn)出蓬勃的生命力。
用芭蕾語匯解讀人類內(nèi)心與靈魂
《安娜·卡列尼娜》在艾夫曼心里也占據(jù)了特殊位置。安娜性格里的悲劇性,她在理智與情感、良知與欲望之間的掙扎,靈魂中黑暗與毀滅性的一面,都讓艾夫曼興味盎然。“無論哪個年代的讀者,都能清楚看到托爾斯泰筆下描繪的矛盾情況。在這部劇里,我們把重點放在哲學和心理層面,通過造型和舞臺手法,將安娜破碎崩潰的靈魂展現(xiàn)出來。”艾夫曼拋開了原著中的故事副線,聚焦安娜、卡列寧及沃倫斯基的情感糾葛,勾勒出一個因愛的激情與本能脫胎換骨的女性,亦雕刻出安娜身上兩張不同的面孔。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這部巨著講述了一個情欲、信仰、理性與自由意志間的道德角斗故事。由于該作品錯綜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與暗藏的伏線,要將這部作品以舞蹈的方式呈現(xiàn),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艾夫曼做到了,芭蕾舞劇《卡拉馬佐夫兄弟》通過引人入勝的巧妙編排,紛繁多變的古典音樂風格、豐富的芭蕾語匯,對人的思想觀念進行了獨具魅力的藝術(shù)性表達,讓現(xiàn)場觀眾在跟隨演員追尋人性寬泛原始本質(zhì)的同時,更對人類內(nèi)心和靈魂深處進行著秘密解讀。
舞劇音樂采用理查德德·瓦格納、莫杰斯特·穆索爾斯基、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三位偉大作曲家的作品。人性的罪惡在激烈矛盾的音樂中宣泄,心靈的救贖在空靈輕柔的女聲吟唱中升騰,特定的旋律刻畫則襯托特定人物的身份性情。(徐紹娜)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