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核安全白皮書發表 核安全水平保持世界前列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日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這是我國政府發表的第一部核安全白皮書。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介紹和解讀白皮書主要內容,回應公眾對核安全問題的關注。
白皮書全文約1.1萬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組成,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發表。劉華表示,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核安全事業的發展歷程,闡述中國核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政策主張,分享中國核安全監管的理念和實踐,闡明中國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進程的決心和行動,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第一,全方位闡釋中國核安全理念。中國以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為指引,堅持依法治核,明確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責任明確、嚴格管理、縱深防御、獨立監管、全面保障的核安全工作基本原則,在確保安全基礎上開展核能和平利用,統籌安全與發展、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國內與國際,為全面系統推進核安全進程提供了方法和路徑。
第二,全過程梳理中國核安全政策法規。在核能利用起步發展、適度發展、積極發展、安全高效發展的4個階段,中國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每五年制定和實施核安全規劃,建立了接軌國際、符合國情、系統完備、全面覆蓋的安全標準體系,推動發展和安全兩個目標相互促進、相互融合。
第三,全景式展現中國核安全監管實踐成果。對中國核安全監管體制機制、方法手段、技術能力、隊伍面貌進行了立體化、多維度展示。中國建立了“三位一體”的核安全監管機構,對核設施、核材料、核活動和放射性物質實行全鏈條審評許可,對選址、設計、制造、建造、運行、退役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監督執法,開展全覆蓋全天候的輻射環境監測,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開展核事故應急工作,充分體現了監管的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
第四,全領域呈現中國核安全狀況。全面公布核電站及其他核設施安全、放射性廢物安全、核技術利用安全、核安保、輻射環境質量等領域的“成績單”,描繪了中國持續保持高水平核安全的全貌。
第五,全視角闡明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核安全沒有國界,和平利用核能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愿望,確保核安全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中國本著務實精神,推動國際社會攜手共進、精誠合作,共同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
在回答記者關于核安全規劃問題時,劉華表示,我國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總體框架下,每五年制定和實施核安全規劃,目前正在實施的是《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和2025年遠景目標》。核安全“十三五”規劃的中期評估表明,各項目標基本滿足進度要求,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如期完成,核安全“十三五”規劃實施總體進展良好。
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共有47臺運行核電機組,居世界第三,19座在役民用研究堆和臨界裝置,18座核燃料循環設施、2座中低放廢物處置場!斑@些設施的運行都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記錄,特別是核電廠的指標,從來沒有發生過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二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核安全水平保持了世界前列!眲⑷A介紹,近5年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核電廠運行機組80%的指標優于世界中值水平,其中70%的指標達到了世界先進值。
針對今年年初核準的新核電項目進展,劉華透露,未來幾個月,像福建漳州核電項目、廣東惠州太平嶺核電項目會在通過安全審查后陸續開工建設。目前,這些項目都在進行廠址的前期準備。
“中國是一個核大國,發展核能是中國政府既定的方針政策!眲⑷A指出,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決定了我國必須發展清潔、高效能源,這樣才能進一步保護環境。
“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必須具有多元化的能源結構。除火電、水電、新能源之外,核能是一個重要選項。中國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發展核能,是一個核大國做出的戰略選擇。”劉華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曹紅艷)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