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動知識產權保護上新水平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不斷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社會治理手段強化保護,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發展。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是否健全、到位,是否高效、便捷,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意見》提出99條創新舉措,聚焦問題,明確目標,完善制度,優化機制,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做出全面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保護水平全面提升,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義。
我們常說,成果不轉化就是“無花果”,知識產權不交易就是“不動產”,加強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是激勵創新、培育增長新動能的強大基礎,是經濟轉型、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擴大開放、融入世界經濟的現實需要,必須一以貫之、毫不動搖,以更大力度開創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新局面。
開創新局面,要堅持嚴標準。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是打造創新生態的基礎性、關鍵性工作。在這件事情上,非從嚴不可,要有“容不得一粒沙子”的態度,才能見效。《意見》提出,要加快在專利、著作權等領域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加大損害賠償力度、行政處罰力度、刑事打擊力度等一系列舉措,可謂力度空前。其目的在于保持對侵權違法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用更嚴執法、更高賠償、更快維權,切實保障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開創新局面,要構建大格局。知識產權保護涉及主體多、領域多、環節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推動保護能力有效提升、保護體系更加完善,需要多管齊下,匯聚全社會合力。《意見》明確,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建立健全社會共治模式、加強專業技術支撐,意在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大保護,代表共識之大、合力之大和范圍之大,是對全社會方方方面資源、力量的充分調動。比如,要更好發揮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和社會監督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作用;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律師、志愿者等多方社會力量參與知識產權保護治理;加強科技研發,通過源頭追溯、實時監測、在線識別等技術手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開創新局面,要啃下硬骨頭。這幾年,國內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來越高,但侵權易發多發、權利人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等現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和維權機制、環節的冗長不無關系。《意見》強調,要優化協作銜接機制,突破知識產權快保護關鍵環節。在這方面,要著眼新形勢,提出新辦法,用改革的思路推動機制創新。如,推動建立省級行政區內知識產權案件跨區域審理機制,有效打破地方保護;布局建設一批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提供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一站式”糾紛解決方案等。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意見》要求,進一步明確“嚴保護”的政策導向,健全“大保護”的工作體系,打通“快保護”的工作鏈條,形成“同保護”的國際格局,以更大力度、更嚴舉措、更高標準推動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全面上新水平。
(廣州日報評論員 毛梓銘)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