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科學素質提升 助力可持續發展
2019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如約而至。延續去年首屆大會“科學素質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議題,今年大會將主題確定為“科學素質促進與可持續發展”。
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公眾科學素質的提升。科學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力度滲透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社會這一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受益于科技創新的同時,也面臨科技發展蘊含的不可忽視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提升公眾科學素質,增進公眾對科技的理解和參與,有助于更好地應對科技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全球性問題,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提升科學素質,賦予人類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繁榮世界的智慧與能力,關乎個人前途、國家命運,關乎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高度共識。
不可否認的是,與迫切的需求相比,一些重要群體、一些國家遠未充分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福祉,知識鴻溝還有加劇的傾向,國際科學素質領域交流合作機制尚不健全,全球公眾科學素質建設任重而道遠。
習近平主席在給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的賀信中指出,加強科技產業界和社會各界的協同創新,促進各國開放合作,是讓科技發展為人類社會進步發揮更大作用的重要途徑。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正致力于成為推動各國公眾科學素質共商共建共享的平臺。去年的會上,眾多專家學者分享了精彩報告,展示了世界各地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探索與實踐的豐碩成果,并形成《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北京宣言》,對共同縮小全球科學素質鴻溝,引領全球公眾科學素質提升,充分釋放科技發展正能量,增進人類福祉,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開放凝眾智,合作天地寬。
我們期待,在已有成果基礎上,各國能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提供更多普惠優質的科學素質公共產品,增進本國人民福祉,服務世界共同利益;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涵養科學精神,厚植創新沃土,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著力解決發展失衡、數字鴻溝等問題,形成開放、包容、普惠、平衡的科學素質建設生態,把科學普及變成科學家創新活動的關鍵一環,形成良好科學文化氛圍;開展更高水平、更加緊密的交流合作,形成有效的國際合作機制和網絡。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