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這座“城”要支撐溫州創新發展
視覺中國
在駐企業浙江竟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團隊做產品檢測。 受訪者供圖
日前,由溫州市浙南科技城等主辦的2019年激光與光電智能制造全球創業創新大賽拉開帷幕,擬征集80個以上精英項目,提升區域在智能制造與自動領域的產業力量。
“落地項目將得到高額資助,并享受‘一站式’孵化服務。”溫州市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以賽事招商引才外,科技城在駐平臺可以充分保障優質項目的轉化釋放,為推動產城融合夯實基礎。
自2016年啟動建設以來,浙南科技城已累計引進“中國眼谷”、天心天思集團總部等315個科創產業項目,省市級研發機構36家,落戶各類創投基金41個,總規模42.41億元,新興產業培育、科技人才集聚、雙創生態構建等方面均初見成效。
布局“2+X” 加快產業升級迭代
自20世紀80年代起,浙南科技城所在區域便是溫州工業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近年來,當地緊扣產業轉型趨勢,積極引進人才和科研項目,加快新舊動能的轉化。
“區域內仍以傳統產業為主,限制了產業層次提升。”溫州市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需要招引、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通過資源整合、結構調整,浙南科技城決定發展以智能制造與自動化、生命健康兩大主導產業和新能源環保為代表的X機會產業,集科技研發、科技孵化、科技服務、科技金融與部分高端制造于一體的“2+X”產業體系由此確立。其中,以激光與光電、先進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
據了解,為進一步優化細化“2+X”產業規劃,浙南科技城構建了以南核心區為科創中心,周邊布局各類專精特新產業基地的“一核多點”產業布局,開展智能制造小鎮、生命科學小鎮、金融港等全產業鏈科創分區建設,服務特色產業的激光光電大樓等新建平臺已籌備啟用。
“公司2011年落戶溫州后,就在國內最先研制出了千瓦級的集束半導體工業激光器,創造性地研發色散成像外腔技術,與歐美躋身同一技術陣列。”溫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扈金富告訴記者,放眼行業趨勢,半導體激光器已經開始挑戰光纖激光器的“主角”地位,浙南科技城在原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新建成了激光與光電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對當地產業發展乃至行業變革都頗具意義。
“我們采用促進孵化、拓展科創空間的方式來加快主體培育,根據產業規劃,挖掘培育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好的高新技術企業。”溫州市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后期還將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分類推行“優化提升一批、整治淘汰一批”,加快淘汰畝均稅收5萬元以下非孵化工業企業。
近年來,科技城深入實施主導產業企業培育、集聚工程,積極推進規上工業企業“三清零”“小升規”行動和瞪羚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等培育計劃。截至今年7月,科技城已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2家、初創型科技企業89家。
培植雙創沃土 “學院派”提升創新能級
數周前,由科技部人才中心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與11位青年科技人才代表攜科研成果齊聚浙南科技城,參加2019溫州青年科技英才高峰論壇,把脈產業癥結的同時,也通過開展面對面交流,為當地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在科技城,邀請專家學者分享成果,開展技術對接,已然成為常態。”溫州市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舉辦專家論壇、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旨在幫助企業、專家、項目、人才彼此對接,吸引更多科研人才、成果集聚地方。
為能更快地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招徠創新人才,浙南科技城還注重承載平臺的夯實,協同中國科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復旦大學、交通部交通信息中心等多個大院名校設立研究機構,同時推進“浙南·云谷”、高新區創業園等孵化平臺專業化、智慧化提升,以此完善“孵化—加速—產業化”創新創業鏈條。
2017年,憑借在牙齒干細胞存儲、開發方面的技術優勢,浙江優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浙南科技城重點資助,助推企業推進干細胞臨床應用的研發。
“我們正是由科研團隊轉變而來,契合當地產業規劃,受到不少政策補助,研發成果在當地實現了較好的轉化應用。”浙江優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賀捷告訴記者,公司目前已在全國14個省市建立服務中心,與近百家口腔醫療機構合作,為公眾提供牙齒干細胞提取及保存服務。
“科研成果不應該止步于紙面、抽屜,促成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就是助力區域經濟發展能級的提升,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一渠道打通。”溫州市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科技城正通過深入開展“三服務”工作,健全重點企業家和招商對象服務清單和掛鉤聯系機制,開展實地送政策、解難題等“網格化”助企等活動,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氛圍。
深化區域聯動 創新源保障技術輸送
位于溫州老城區、甌江口產業集聚區、浙南產業集聚區三角區域的中心位置,浙南科技城的這一地理優勢,顯示著其為溫州市各產業區提供技術輸送的區位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浙南科技城的兩大主導產業方向,均可細分出多種門類,并且在溫州各區縣,普遍能找到相對應的產業功能區。比如樂清縣擁有物聯網傳感器產業園,瑞安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甌海區充分發揮溫州醫科大學科研優勢,等等。
“既要打造成創新高地,也要建設為產城融合的典范。”溫州市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解釋道,科技城規劃面積約28平方公里,主要用于科創要素的集聚,生產基地不會布局在這,項目落地或企業孵化后,還要將成熟的技術再度輸往周邊區縣,為溫州的產業經濟服務。
他說,按照產、學、研、城一體化的理念建設科技城,通過錯位布局,可充分利用科研資源,從而增進科技城與溫州全市的產業空間的聯動。
下一步,浙南科技城將聚焦核心區塊建設,高強度推進一批產業平臺、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核心區、“中國眼谷”等重點區域形象短時間內呈現。同時深化開放創新,積極尋求與長三角地區科研機構、創新平臺的深度合作,準備開展跨區域科技成果應用、項目技術嫁接等工作。
“未來,浙南科技城將利用好現有資源,構筑起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成為一方創新高地、科技新城。”該負責人表示,到2023年,建設成創新資源集聚的高地,兼顧人才引進、創新科技金融服務及體制機制創新,將浙南科技城打造成為溫州城市東部“新標桿”。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