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健康老齡化是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由之
中新網1月27日電(楊雨奇)日前在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與“邊富邊老”和“先富后老”的發達國家不同,中國在剛邁入老齡化社會時處于“未富先老”狀態,實現和推進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是中國應對老齡化高速發展態勢的必由之。
1月26日,協和醫學院、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共同發布《老年健康藍皮書:中國老年健康研究報告(2018)》。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中國老年健康藍皮書》主編劉遠立對藍皮書進行主旨解讀時指出:迅速到來的老齡化社會給中國所帶來的巨大挑戰。
他表示,2000年-2017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26億人增加到2.4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從10.2%上升到17.3%。預計到2020年,全國老年人口總量會超過2.5億人,占總人口比重接近20%。中國老年人口快速增長、老齡化壓力日益凸顯,老年健康服務發展面臨著嚴峻挑戰,可以說是“挑戰大、問題多”。
這份報告分析,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超前于經濟發展進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增加經濟社會負擔,由于勞動力人口比例縮減,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全社會用于養老、醫療、照護、福利保障和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出將大幅增加,財政負擔加重。
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將改變勞動力供給格局和影響技術進步,使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呈現勞動力資源短缺、與技術進步相關的人才與資源投入相對不足的局面,導致經濟增長乏力。
報告提出,促進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有重要意義,這是與社會的責任,也是發展的機遇。
報告稱,為老年人提供可用、可及、可接受和優質的健康服務,和促進老年人的健康是社會和諧與穩定的必然要求。提升老年人的健康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為其提供支持性的養老、預防、醫療、康復、照料,通過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來極大地減輕和社會的財政負擔。
此外,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措施的實現會使健康、活力的老年人增加,帶來人力資本折舊率的降低,有利于形成第二次人口紅利。
報告還提出,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人口老齡化使老年人口消費率上升,倒逼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和出口依賴型向拉動內需型轉變,長期照顧和老年健康服務將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并促進養老產品、保險產品、醫養產業等繁榮發展。
“實現和推進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是我國應對老齡化高速發展態勢的必由之。”報告提出,科學看待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過程,全面建立有利于老年健康事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推動醫養結合、推進長期照護保險和服務體系建設、構建老年友好,使老年人及其家庭能夠享有更高的生活質量,促進代際關系的和諧,努力實現老齡化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