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137個老年人助餐點今年建成 部分助餐食譜供您參考
中國江蘇網6月25日訊 為讓老年人在社區助餐點吃得營養、安全、滿意,日前,揚州市食藥監局和市民政局聯合出臺《揚州市為老助餐食品安全工作指導意見》,要求為老助餐服務站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確保食材新鮮,來源正規,配置二次加熱保溫設施和飯菜分裝場所。同時該《指導意見》還推出20套老年人助餐菜譜。
近年來,揚州市大力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越來越多的老人就近吃上價廉可口的飯菜,免去了買菜、做飯的“生活負擔”。但為老助餐也出體系覆蓋不到位、部分社區老年食堂無證無照經營,以及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
揚州市食藥監局食藥安全總監洪昊介紹,該《指導意見》在全省率先出臺,是繼去年揚州市養老機構食堂規范化管理的延續和深化,由點到線到面,形成為老助餐服務體系。
據悉,為老助餐分兩種形式,一種是服務城市30人(農村20人)以上的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另一種是能提供城市200人以上的“中央廚房”。社區老年人助餐點是有條件的社區(村),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為單位開辦。“中央廚房”(日間照料中心食堂)是有條件的街道(鎮),以日間照料中心為單位,利用閑置房屋開辦,向周邊社區(村)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部門鼓勵各地分散設立為老助餐服務站,擴大助餐范圍。為老助餐服務站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辦理相關證照,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開展食品安全自查。
不具備條件的社區(村)、街道(鎮),可選擇等級為良好以上的社會餐館、養老機構、企事業食堂等,作為老年人助餐服務點,簽訂助餐合同,就近供應區域內老年人用餐。
按照目標任務,今年揚州市將建成4個街道“中央廚房”,137個老年人助餐點。到2021年,每個街道均建有“中央廚房”(日間照料中心食堂),全面實行老年人助餐服務一,建立更加安全、便利的“‘中央廚房’+中轉配送+社區就餐、送餐、助餐”老年助餐服務體系,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
按要求,有膳食加工的為老助餐服務站應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主體業態”為“單位食堂”,由具備餐飲經營資質的管理公司負責日常運營。
加工膳食要求原料新鮮,來源正規,燒熟煮透,從燒熟至食用的時間控制在兩小時以內。食品加工應當餐制作、當餐食用,不供應改刀熟食、生冷拌菜、生食水產品、色拉、隔餐膳食以及出售的其他食品。
從事老年人助餐服務的加工、服務人員必須取得健康證,且嚴格實行晨檢制度。建立膳食留樣制度,留樣時間不少于48小時,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00克。
據該《指導意見》,原則上采用現場用餐的供餐方式,飯菜不外帶,少數行動不便、高齡或重病臥床的老人,可由所在社區(村)、街道(鎮)專職人員負責送餐上門。享受助餐服務的老人與各為老助餐服務站簽訂承諾書,承諾不外帶飯菜、不食用隔餐膳食。
提供少量送餐服務的,送餐車輛須配備封閉式保溫箱或封閉式保溫車輛,確保食用前膳食的中心溫度不低于60度。單一提供現場用餐的應提供清潔衛生的膳食暫存場所,如果現場需膳食分裝的,還應配備符合要求的專用分裝場所、流動水源、消毒設施等。
送餐時應使用無毒、清潔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裝材料,避免送餐人員直接接觸食品,確保食品不受污染;重復使用一次性餐具。為膳食食用前溫度不低于60度,應配備二次加熱設施。餐飲具宜采用熱力方式消毒,餐飲具消毒效果達標。(楊躍萱 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