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醫療和營養保健品成老年人重要消費需求
人民網11月30日電(記者楊迪)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遼寧等25個省市消費者協會,共同發布了“2011年老年消費者權益現狀調查報告”。報告針對全國25個省市的8037名城鎮老年消費者的基本消費情況、消費意愿、意識和能力、權益受損情況以及老年消費者的意見等進行了調查。
調查顯示,食品、醫療和營養保健是老年人日常消費支出最多的三個方面。出于對身體健康的關注,醫療和營養保健品正成為老年人的重要需求。在醫療方面,如果生病,會有71.2%的老年人選擇專業大醫院就醫,有22.1%的老年人就近選擇社區醫院就醫。另外有3.0%的老年人選營診所就醫、3.6%的老年人選擇藥店就醫;在營養保健方面,老年消費群體對保健產品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67.5%的老年人使用過營養保健產品,有59%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參加養生保健方面的知識。
調查表明,雖然老年人對商業廣告有一定的性,具有一定的意識,但老年人對商業廣告的識別能力較弱,能夠明確區分出在上刊發的商業廣告與一般新聞報道的老年人只有47.8%。因此,當為商家刊發不實商業信息時,極易對老年人造成,致使老年人的消費權益受到損害。在被訪者中,有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有過根據或電視上的信息購買藥品的經歷,這部分老年人根據這些信息購買藥品后,其中有46.1%的老年人感覺上當;有24%的老年人有過參加免費體驗后購買商家推薦的藥品的經歷,而這部分老年人中,有超過52.5%的老年人感覺到上當。
調查顯示,老年消費群體對藥品、保健品的概念和功能存在認知誤區。在受訪問的老年人中,有48%的老年人不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區別,有31.4%的老年人不知道藥品都應當標有“國藥準字”,有一半以上老人相信保健產品對疾病有治療功能,相信保健產品的所謂療效宣傳。
調查報告指出,老年消費者在食品、醫療、保健消費方面權益受損害比例較高,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老年消費者意識到曾遭受權益受損,“商品質量”和“虛假宣傳”是損害老年消費者權益的主要原因。老年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時,主要通過“直接找經營者”、“到消協投訴”、“到工商部門”等途徑。但是對于結果的滿意度較低,只有不到四成的老人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老年消費者希望幫助老年人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加大對商家的懲治力度。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全國老齡辦呼吁全社會高度關注老年消費者權益,全社會關愛老年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通過積極開發老年消費市場,豐富老年商品,設立老年消費專區,配置便利的服務設施,規范和完善養老服務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老年消費市場監管,建立綠色渠道,開展老年消費者法律法規宣傳等方式,全方位為老年消費者提供社會支持,讓老年消費者明明白白放心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