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關節“預報”天氣,但保護關節不能僅保暖,還有很多要做的
提示:
據統計,關節疾病在6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超過50%,75歲以上發病率為80%以上。作為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關節炎最容易侵害老年朋友,輕者會出現關節僵硬、腫脹、疼痛,嚴重者會出現關節畸形,從而無法正常活動。隨著氣溫的下降,很多有關節炎的患者開始出現關節酸痛加劇,關節似乎成了“天氣預報”。那么,關節炎與寒冷有什么關系呢?
關節炎病因多,主因是“退化”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其病因很多,但在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還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主要與關節“退化”有關,隨著年齡增長,關節的潤滑和減震功能會出現退化,關節磨損加劇,容易出現無菌性炎癥。此外,外傷、寒冷、肥胖、吸煙、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異常、關節使用過度、長期過度負重、不科學的過度運動等,都會導致骨關節炎發生。
關節容易對天氣變化“敏感”
寒冷雖然不是關節炎的確切病因,但寒冷、潮濕等環境因素確實會影響關節的血流。有研究發現,近80%的關節炎患者對天氣變化敏感,遇到陰冷潮濕的天氣,關節疼痛就會加重。
因為多數關節周圍都沒有明顯的肌肉包裹,本身的保溫能力是比較差的。受寒之后,血管收縮,血液流通不暢、供氧不足,就會影響關節各類細胞的代謝,關節腔內無菌性炎癥加重。特別是關節的表面有大量的軟骨組織,軟骨組織本身的血管又比較稀疏,血液供應比較差,對寒冷的刺激就更加敏感。
保暖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方法
隨著天氣轉涼,要注意對關節(特別是膝關節)的保暖,及時增添衣物,必要時可以加戴護膝。熱敷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以對疼痛關節進行熱敷,比如把毛巾在熱水中浸濕后擰至半干敷于膝蓋上,上面再蓋一條干毛巾防止熱氣流失。每次敷20-30分鐘,可有效緩解中老年朋友的膝關節癥狀。
保護關節,保暖很重要,但不是唯一方法,更應該在日常注意以下幾方面的保養:
- 標簽:保險業務員提成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