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濟發展新動力 萬億軟件產業再啟航
軟件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和靈魂,技術創新中最為活躍的因子,已成引領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核心力量。2018年,北京市軟件產業增加值為全市GDP增長貢獻超過三分之一,不僅是北京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同時也是城市管理的新手段,公共服務的新方式、市民生活的新體驗。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發展高精尖產業為北京軟件產業提出了新的需求,信息化浪潮的縱深發展為北京軟件產業帶來新的市場空間。在萬億高起點的基礎上,北京軟件產業即將開啟新的征程。
1 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高質量發展強支撐
(一) 產業規模過萬億元,為全市GDP增長貢獻36.7%
2018年,北京市軟件產業規模達10913.3億元,同比增長16%,產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全行業實現增加值3859.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12.7%,創歷史新高,為全市GDP增長貢獻36.7%。軟件產業占第三產業GDP比重排名第二,僅次于金融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柱作用進一步加強。
規模以上企業平均營收3.4億元,同比增長16%; 行業人均營收 125.9 萬元/人,同比增長 11.5%,產業從業人員為86.7萬人,同比增長3.9%,產業實現量質齊增。
軟件對北京市經濟發展貢獻度日益提升,分別在文化創意產業、高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占比為58%、48.7%、19.6%、17.9%。
(二) 城市管理的新手段,公共服務的新方式、市民生活的新體驗
超大城市的管理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軟件是提升城市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數據是城市發展的戰略資源,數據驅動重新定義了城市的運營、管理和服務。將“快車”、以及地圖、氣象等多源數據納入交通大數據,搭建實時仿真路網模型,快速找出路網擁堵點以及分析路網的常發性擁堵點,并進行預測,科學引導城市交通,提升城市運行效率。
互聯網已經成為提供方便、快捷的市民服務,高效、精準的企業服務的新渠道、新工具和新方法。北京政務服務程序數量已超過1500個,覆蓋人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開辦企業,以前需要24天,現在通過“e窗通”軟件,“一天拿執照,三天全辦好”,服務效率大大提升,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驅動互聯網生活的是成千上萬行的軟件代碼,吃喝玩樂、衣食住行背后都有軟件的支撐,可謂是無軟件,不生活。美團:吃喝玩樂全都有;京東:只為品質生活;小豬短租:居住自由主義;百度地圖:科技讓出行更簡單;58同城:讓生活更簡單;抖音:記錄美好生活。北京是O2O獨角獸聚集地,已成為全國人民數字生活平臺的引領者。
2 科創中心建設新引擎,高精尖發展新動能
軟件是一種通用技術,是技術創新中最為活躍的因子。軟件的發展,持續推動各行各業的創新,催生出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北京是全國軟件產業的引領者,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和專利申請授予量全國領先。2018 年,北京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為163215件,同比增長30.6%,占全國14.8%,位居前三甲;行業專利申請數量為18741 件,其中發明專利15007件。截至2018年,行業有效發明專利數42484件,每家企業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數 10.8 件,萬人有效專利數517.9件。
北京是軟件產業骨干企業、高成長企業的集聚地。32家企業上榜在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42家上榜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34家上榜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等,在各類榜單中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在國內外各類創新潛力企業榜單中,北京企業表現亮眼,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中,北京上榜數量居首位達12家,其中11家為軟件企業;CBInsights世界獨角獸榜單中,北京44家軟件企業入選。
“十百千萬”黃金三角產業梯隊,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動力。十家百億、百家十億、千家億元、萬家企業構成北京軟件產業頭部、腰部和底部力量,形成梯級進階隊伍。2018年,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以上有14家,年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41家,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的企業有1148家。在營企業數量達27384家,2018年新增軟件創新創業企業達3285家,平均每天誕生9.2家企業。近百家獨角獸快速成長,《2018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獨角獸數量達到202家,總估值7441億美元;北京共有82家企業上榜(其中軟件企業62家),占比40.6%,總估值3355億美元,占比45.1%。
3 加速促進京津冀協同創新 更寬、更深輻射全國創新發展
北京成為京津冀軟件產業的產業輻射中心。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北京軟件企業加速在津冀兩地協同布局,2014-2018年共631家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 1826家,其中2018 年330家;分支機構集中分布在天津的武清區、靜海區和濱海新區,河北的石家莊、保定、廊坊等地。
北京軟件產業對全國的資本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2018年,北京對全國的資本外溢效應顯著,全年行業對全國股權投資總額達505億元,超六成出資企業成立時間不足5年。東部地區仍是行業資本集中流向地,但以四川、陜西、云南為代表的西部地區資本吸納能力持續提升,同比增長28.8%。
北京軟件產業對津冀兩地出資額為131.6 億元,同比增長39.0%,占對京外投資的39.6%,較2017年提高12個百分點;對津冀兩地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出資總額為27.3億元,占對外出資總額的20.7%,是2017年的6.6倍。
4 產業發展新空間 北京軟件再起航
隨著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技術紅利、數據紅利、應用紅利等多期疊加,乘數效應加速市場發展,為軟件產業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
技術變遷新版圖。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發生群體性變革,技術變遷帶來軟件產業版圖重塑。
信息消費新增量。5G等新基礎設施規模商用,智能硬件等泛智能終端的興起,各種應用與算法的配合,信息消費新時代來臨。
工業互聯網新市場。工業互聯網加速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塑。
城市發展新機遇。北京作為超大城市的復雜性、多樣性、動態性,軟件成為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之道。
回望過去,北京順應軟件產業發展趨勢,始終是全國軟件產業的引領者;展望未來,北京軟件將在萬億規模高起點上,開啟新征程,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