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學教師心理問題成因
一位教師說:現在中學生苦,教師更苦,全社會的期望都壓在教師身上,家長向教師要分數,校長向教師要升學率,教師在群體中要爭個面子,面對學生要講,這樣一來,終日緊張,現在哪個班分數稍微低一點,家長馬上就會有強烈的反應。據報道,中小學教師中,過半數的教師有各種心理衛生問題,心理健康水平顯著偏低。
心理壓力是導致教師心理健康的直接原因。哪些教師最容易有心理壓力呢?通過調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男教師。男教師與女教師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顯要低;職業壓力大。這說明男教師需要更多的關注。男教師心理衛生問題較多的原因與男教師目前在社會上經濟收入不夠高是密切有關的。近幾年,雖然教師的地位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有50%的教師日子過得還有些緊。再加上教師勞動的責任性、繁重度大,升職機會少,使男教師比女教師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和挑戰。男教師,特別是小學男教師找對象相對困難就是一個突出的表現。
2.年輕教師。調查結果,40歲是個明顯的分界線歲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感受到的職業壓力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⑴大部分年輕教師職稱問題沒有解決。有20%的教師認為評職稱受阻是職業生活中最大的心理挫折。
⑵教育教學工作壓力大。年輕教師在學校里往往承擔了比較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如做班主任;學校對年輕教師的要求高;再加上學習少,對教育教學工作缺乏經驗,在學生面前缺乏威信等等,使年輕教師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壓力。
⑶家庭負擔重。年輕教師參加工作時間短,經濟上積蓄少,碰上住房、醫療,還要面臨組建家庭、孩子小、老人需要照顧等重大生活問題。
3.工作量較大的教師。調查,班主任、語數外老師尤其初中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班主任老師、和畢業班老師的職業壓力較大,他們的工作負荷大、社會期望值高、責任大。班主任不僅負責班級的學習成績,還要對班級的紀律、安全,學生的行為表現負責,要一個班級全體學生不出一點差錯。這個責任常巨大的,工作也是相當繁重而繁瑣的。初中老師與小學老師不同,肩負著升學的重任,在升學率的重壓下,每個教師都不敢放松。雖然考試制度在,但語數外作為中學教育的重點內容主課,一直是課時最多的學科。目前雖然都在強調減負,但客觀上并沒有降低要求。所有這些因素是加重這部分教師壓力的重要原因。從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形成因素上看,筆者發覺以下這些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
- 標簽:心理問題成因中不包括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