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國際競爭與合作日益緊密,科技與人才競爭不斷升溫,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方式不斷變化著,社會競爭力也逐漸增強,沉重的心理壓力不知不覺間滲入了兒童的領域,給兒童的身心健康蒙上了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國際競爭與合作日益緊密,科技與人才競爭不斷升溫,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方式不斷變化著,社會競爭力也逐漸增強,沉重的心理壓力不知不覺間滲入了兒童的領域,給兒童的身心健康蒙上了一層陰影。兒童的心靈是稚嫩的,脆弱的,承受能力也遠不及。近年來學生、出走的事件屢見正是一個信號,證明了在校學生承受了來自學業、家庭乃至社會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已達到不平衡狀態甚至是不健康狀態。
關注一下,我們會發現很多觸目驚心的事例,如8歲小學生默寫不及格跳樓;省訥河市第一良種場小學的兩名小學生,因為遲到受到老師之后,喝下農藥身亡;九歲小學生學電影情節目前,我國的心理疾病人群中三分之一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發病的,據報道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兒科醫院與上海教科院所在全市8個區、超過2500名中小學生中的最新調查顯示上海中小學生5.85%想過。由此我們認為如果現在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那么悲劇還將更多地上演。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不能不引起重視。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不少學在心理上的偏常。抽樣調查學校中高年級189名學生當中發現學生受社會風氣的影響相當大,超過35%的學生認為讀書后為的是賺大錢,更有甚者認為是替父母或老師才學習的;對于學習過程中約有10%出現厭學問題;而在人際關系的選項上問題也相當突出。總結心理調查發現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任性、孤獨、、嫉妒、自卑等。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成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關鍵。究其原因,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學習壓力、社會影響、家庭和老師的教育方法等。這也反映出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等方面的許多矛盾。
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階段,班主任作為中隊員,一個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師長,學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擔者,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班級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優勢,適當兼負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詢的責任,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導師,達到有利于心理教育的實施,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心理調查過程中,發現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的心理健康知識是缺乏的。但各班的心理教育發展參差不齊,專職、兼職心理教師匱乏。心理咨詢室不能有效地開展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課形式單調等。我們深深地明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的要求和年輕一代心理發展的規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質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它是與學校心理、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測量及心理咨詢等多門學科相融合的、以實踐和應用為主的教育活動,在具體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遵循科學的原則。這些原則主要包括:1.目標性原則;2.現實性原則;3.發展性原則;4.差異性原則;5.活動性原則。
“五項原則”是心理教育的總體思想,但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實施呢?圍繞著課堂、課后和課外,我們學校少先隊大隊部組織老師、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科學地有效地實施。
在心理健康抽樣調查中發現超過10%的學生不主動回答提問,約8%的學生不準時完成作業或缺交作業反映學生對學習興趣出現偏差。老師作為知識的施教者,在課堂的教學中應將心理教育付諸于其中,以達到科學施教,從而減少問題學生的產生。
其一、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的情緒處于最佳狀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參加學習。教師提問時對學生的態度,包括面部表情、目光、動作、語言等,對學生發言的情緒有著很大的刺激作用,教師應用和藹可親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消除學生對回答(或提問)問題的恐懼心理。
其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在關鍵時刻把問題提出來,下“及時雨”,當學生思維猶如平靜的湖水時,用提問巧設疑難,造成懸念,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當學生思維處于“十字口”欲進而不知方向時,用提問引導學生,指明思維方向,當學生的思維在“爬坡”欲上而乏力時,用提問巧妙點撥,以減小難度,鼓舞信心。
其三、巧設問題和因人施問。提問的目的在于學生的智能,問題的設置應有梯度,太難,學生茫然無頭緒,學習吃力;太易,不易引起學生興趣。巧設問題,這樣就像攀登高山一樣,通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個個問題,把學生的思想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這樣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也不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思維處于積極狀態。教師要設法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千萬不能把提問的眼光只注意幾個尖子生,為了“一枝獨秀”而忽略了“滿園春色”。
其四、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教師應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即使有些學生的回答不甚全面完整,但畢竟經過了一番思考,哪怕有微小的閃光點,教師都必須加以肯定和表揚。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體驗學習的愉悅,增強學生的信心,千萬不要挖苦學生。
總之要運用好提問這一重要教學手段,要使提問更富性,一定要注意提問的心理因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智能得到發展,變得更聰明。利用課堂有限的每一分鐘,使學生樂于其中,自然而然地,學生對課堂、對學習的學科感興趣了,功課的問題就得到解決。
運用心理活動方法開展心理教育,活動設計要多樣化,可根據不同的心理內容和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如角色、游戲、小品表演、講故事、猜謎、討論、文體活動等;每項活動設計至少要達到一向明確的心理目標;心理活動的開展盡量與班對活動和第二課堂等活動結合起來,不要使活動成為一種新的課業負擔。
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課后活動中,以減少學生之間隔閡,特別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有很大的好處。小學生日常活動中蘊藏著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周教育目標和教學計劃。游戲是校園的基本活動,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搖籃,是心靈的鑰匙。學生通過玩游戲,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友誼,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小學生的交往能力。
通過宣傳板報,小剪報的形式,增強學生對學樣、社會、國家的認知。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加強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一系列活動,我們學校得到了六個市級二等、五個市級三等,極大增強學生自信心。
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鼓勵多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活動,情緒,減輕壓力。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型課外活動,如月餅盒回收活動、歌詠比賽、法制和國防教育、迎新活動等,讓學生在交流中培養他們熱愛生活,開拓進取的,增強集體榮譽感,也可以更加合群。同時多參加戶外活動,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這些都不失為緩解壓力的好辦法。學習生活一成不變,總顯得枯燥乏味,學生的業余生活應該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這樣才能減少壓力,并消除壓力。
不斷地探索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帶動他們的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一項很講究科學與方法的工作。我們要科學的態度和遵循心理發展規律以及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五項原則),結合心理學基本原理和運用科學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問題,這樣才能為較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提供現實的可能性。總之,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綜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維持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綜合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的目的。
- 標簽: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