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注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希望。家長、老師、學校、社會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往往忽略了他們心理健康的問題。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很重要,但擁有健康的心理也尤為重要,素質教育的推動下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快速發(fā)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但家庭、學校、社會帶給學生的壓力一直有增無減,使得小學生產生了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問題。那么學校和家庭應當如何引導學生,使小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我以一名幾十年在教育一線工作的小學教師,談談對此問題的一些淺見。
現在的小孩大多是獨生子女,每一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加之家中老人的溺愛,使每個小孩養(yǎng)成了只懂得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不懂得付出愛,缺乏的能力,還有有些家長喜歡為自家小孩打抱不平,把小孩之間的小吵小鬧變成大人與小孩、大人與大人之間的矛盾,使孩子沒有養(yǎng)成團結互助的習慣。這些“寶中寶”型的小孩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難以接受別人的和,也難以完成任何事。其實這些已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這一心理問題目前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久而久之使一個活潑健康的小學生變成有心理問題的小學生。
學校和教師為了提高和完成教學質量及教學任務,時常給家庭和小學生壓力,總是以分數論英雄,總是用分數判斷一切。有些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時喜歡分“好學生”與“壞學生”,并且夸大“好學生”的優(yōu)點,他們即使犯了錯誤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壞學生”稍有不慎就會動輒得咎,使得這類所謂的“壞學生”就自然而然成為其他學生眼中的嘲笑對象,自信、自強、樂觀等等漸漸遠離他們,讓小學生漸漸地心理不健康之。
目前我國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教育方針政策,未得到社會的正面理解。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幾年,減輕學生負擔的政策出臺了一項又一項,可是升學壓力愈發(fā)增大。教師為了出成績壓學生,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給孩子壓力,社會為了發(fā)展得更好提高對學生的要求,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小學生只能用幼小的心理承擔一切,壓力過大造成了小學生的心理問題。
增強自身責任,積極教育子女。作為家長必須意識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責任。
提高自身素質,作孩子的榜樣。家長的行為習慣、標準、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觀念等諸多方面都時刻影響著孩子。作為家長提高自身素質,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教育水平。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懂得兒童心理特點,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原則、方法,才能培養(yǎng)出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孩子。
優(yōu)化家庭,讓孩子擁有一個溫馨的家。家庭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長要重視為孩子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歡樂的家庭氛圍中,身心才能健康成長。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的、平等的、相互理解的的親密關系,這需要家長付出努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要有愛心,有一顆童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教育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合力才能推動教育的真正發(fā)展。家庭教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學校教育則是有意識、有計劃的,因此學校在注重小學生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消除心理,做好溝通與交流。我們要首先培養(yǎng)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其次是要求小學生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善意的;再次是教育小學生正確認識,把握,努力改善;最后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小學生的心理需求。
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學校要幫助小學生分析他們的優(yōu)點,正確作出評價,發(fā)揮自身特長;其次是千方百計提高小學生的自信心。
消除與脆弱心理,培養(yǎng)意志。要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自控水平,培養(yǎng)耐挫能力,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教給小學生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
整個社會已加大了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但以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為主,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則關注不夠,認識不足。本人認為教育下一代不只是家長、教師、學校的責任,全社會的人應參與到此項工作中,關注和加大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
加大宣傳素質教育的力度。盡管素質教育已實施幾年,可是對這一教育形式的認識卻很不到位,甚至有些領導的教育觀念落后,導致校與校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不良競爭現象。所以本人認為提高小學生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不能當做口號去喊,而應該讓更多教育界的領導、老師、家長認識到應試教育向素質的重要性。才不會出現決策性的錯誤,害學生,損人才。
要制定和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制度。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教育部門應該制定一些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加大實施力度的監(jiān)督,避免讓這些制度流于形式。
小學階段是人生發(fā)育初期,這一階段的心理發(fā)育最快,一個人的性格、品質、興趣等在這階段初步形成,各種潛能初步開發(fā)。因此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者合力,為小學生創(chuàng)建心理健康教育平臺,使每一個小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長大后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