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資料總結:心理健康教育
1.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的內容。心理健康包括兩層涵義:⑴無心理疾病;⑵能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并有效地、富有建設性地發展和完善個人生活。“無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條件。
2.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⑴能夠從心理上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⑵能較好的適應現實;⑶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⑷具有較強的調節能力,能較好地協調與控制情緒;⑸合理的行為;⑹具有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
3. 心理衛生,又稱衛生,是以增進人們的心理健康為目的的,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二是促進和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衛生的最終目的。
4.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⑴意識明顯分化,理想我和現實我出現矛盾;⑵情緒控制能力較低;⑶缺乏人際溝通能力;⑷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⑸社會適應能力差;⑹家庭問題的影響;⑺缺少心理衛生知識。
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⑴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研究;⑵心理衛生知識;⑶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機構。
6.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⑴入學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⑵大學生學習的心理健康教育;⑶大學生社會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⑷大學生戀愛與性的心理健康教育;⑸大學生擇業與求職的心理健康教育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