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心理援助機制缺失網絡心理測試火爆之憂
于是,一股網絡心理測試熱悄然興起,甚至成為職工進行“診斷”的重要依據。
周海濤最近工作生活上不順利,整天悶悶不樂。前兩天,他在網上做了個心理測試,一共15道小題目,認真做下來之后,發現自己處于“中度抑郁”狀態。
小周只是網上“心理測試控”的一個代表。記者在百度上輸入“網上心理測試”之后,找到相關結果約988000個。測試網站五花八門,既有專業機構提供的網上心理測試,也有其它網站開辟的心里測試專欄,還有的則是在娛樂網站、論壇里的心理測試題目。
趙曉冉就職于某出版社,金和任務量掛鉤,壓力很大,回家俱疲,經常失眠。她擔心自己得了焦慮癥,上網找了兩套心理測試題,測過之后結果卻不相同,讓她無所適從。她想去正規機構咨詢一下,可時間精力有限,又擔心萬一別人知道自己去做心理咨詢“影響不好”,就一直拖著沒去。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職場人員不愿走入正規心理咨詢機構,而是選擇用網絡上的各類問卷,“尋醫問診”,判斷。
柳濤告訴了記者他的一次可笑的心理測試經歷:在一張圖片中,畫著一個女性頭像,題目是當你心情好的時候,能看到少女的臉;心情壞的時候,能看到巫婆的臉。當時正是因為心情極差,他才點開了這組圖片娛樂,但是他看來看去都沒看出來這是張巫婆的臉。
安定醫院心理科黃建軍博士告訴記者,渴望認識自己是人類的天性。人們對自身心理好奇心也在提高,加之現代社會人們工作生活壓力較大,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很多人因此來參加心理測試。而目前傳統觀念中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不太科學,很多人對自己可能出現的疾病羞于啟齒,再者我國心理健康知識尚不普及,正規的心理醫療費用昂貴,才使得網上心理測試大為流行。
黃建軍認為,有一些人本來心理問題沒有那么嚴重,但是網上心理測試常常出現與事實不符的結果,在強烈的心理暗示之下,這些結果可能會加重患者的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心理問題如果感冒發燒一樣正常,對于感冒發燒等身體疾病,人們都知道通過醫院的醫生診斷,心理疾病也是一個道理。”
有關心理學專家表示,科學的心理測試有著嚴格的制定過程,即便如此,測試結果在臨床上也僅作為參考,而不是判定的依據。網上的心理測試魚龍混雜,大多數都只是一種供人娛樂,作為消遣可以,但不能太當真。如果懷疑自己心理健康狀況出現問題,一定要前往正規機構咨詢,不能借助網絡測試“診斷”。
近年來,關于我國企業職工因出現心理問題導致悲劇的事件見諸報端,美世大中華區人力資本業務負責人舒暢告訴記者,目前我國企業對職工心理狀況的關注度還不夠,很多企業并未建立起有效的員工心理援助機制,企業職工,特別是流水線上的作業工人,心理狀況很不理想。
黃建軍介紹到,在很多中小企業里,由于條件,企業對職工的心理援助幾乎是一片空白。而一些大型企業,已逐步意識到職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這些企業開展的“員工輔助計劃”中,對職工及其家屬的心理援助是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及早地對職工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化解疏導是預防重大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只有員工健康高效地工作,企業才能得到長遠發展。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記者鄧崎凡)
人民日概況關于人民網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呼叫中心ENGLISH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06001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00025
- 標簽:最準的15道心理測試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