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投資逾4000萬元 建設四個海洋牧場
海南省三亞市認真做好海洋牧場建設工作,加快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步伐。自2011年至今,已完成投資4000多萬元,相繼啟動了紅塘灣、蜈支洲島、崖州灣和西島等四個海洋牧場的建設工作,建設投放水泥礁體2438個,鋼質船型礁72個,投放合計7萬空立方,在礁區投放價值200多萬元的礁棲性水產種苗。
不久前,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帶隊的聯合調研組一行,在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員陪同下,實地察看了蜈支洲島旅游區的海洋牧場建設情況,并在三亞召開海洋牧場建設聯合調研座談會。
張顯良指出,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希望各職能單位及相關企業結合實際做好頂層設計,綜合考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高標準做好海洋牧場建設規劃,推動海洋漁業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海洋牧場專家委員會要給予海南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農業農村部也將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三亞漁業資源豐富,海洋魚類資源品種多,汛期長,經濟價值高,漁業港灣多,為海洋牧場的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海洋漁業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海洋牧場是指在某一海域內,采用一整套規模化的漁業設施和系統化的管理體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海上放養魚蝦貝類的大型人工漁場,被譽為“藍色糧倉”。通過發展建設海洋牧場,除了可以提高某些經濟品種的產量或整個海域的魚類產量,確保水產資源穩定和持續增長之外,還能重點保護海洋生態系統,有效養護海洋生物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提供更多優質安全的水產品,推動養殖升級、捕撈轉型、加工提升、三產融合,有效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海洋漁業向綠色、協調、可持續方向發展。(羅丕智)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