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符忠順:產業開花嘗甜頭
符忠順早起進山割膠。 本報記者 曾毓慧 攝
■ 本報記者 曾毓慧 通訊員 林燕妮
“以前家里只種橡膠,這幾年又補種了一批益智、檳榔,還養母豬生豬崽,只要多下功夫多發展幾種產業,以后的收入肯定會越來越好。”自今年入秋以來,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牙佬村,村民符忠順凌晨割膠后干勁不減,下午還抽空去管護千余株檳榔苗以及10多畝益智,日子忙碌又踏實。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從最初的“等靠要”,到現今的“主動干”,他思想觀念的轉變給他家的生活帶來了可喜的變化。
此前,符忠順夫婦因缺乏產業發展資金以及三個子女教育開銷較大致貧,自2014年起被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起初,當扶貧干部進村入戶找到符忠順溝通如何更好地發展扶貧產業事宜時,他要么躲避,要么搪塞。畢竟,多年來生活在相對偏遠閉塞的鄉村,讓他“只要管護好自家那400多株橡膠,一家人的溫飽就有了著落”的思想根深蒂固。然而,剛好是那幾年,膠水收購價格相對低迷,符忠順一家人有時入不敷出,只能找親朋好友借錢過日子。
符忠順的幫扶責任人張文光介紹,自2015年起,他就為符忠順家庭申請了教育補助以及臨時救助等,這番誠心,讓符忠順逐漸敞開了心扉,從最初的按時觀看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節目,到主動報名參加農技扶貧培訓,他的從“被動脫貧”轉變為“我要主動脫貧”。
“3年前種了那10多畝益智,去年開始有收成,今年至少入賬三四千元,以后產量多了,收入也會更多。”符忠順說,益智種苗是政府出資補貼購買的,這個產業起步階段的管護成本較低,而且可以連續收成好幾年,尤其是白沙農技專家還進村手把手教他種植技術,這讓他看到了發展產業脫貧的希望。從去年開始,在當地扶貧干部的幫助下,符忠順分批種植了共計千余株檳榔苗,這期間遭遇了旱情和蟲害。“你看,我去年在檳榔地里套種了一些香蕉,香蕉根系對土壤的保水作用較大。”在符忠順的精心管理下,目前這批檳榔苗的存活率較為可觀,今后的市場行情也值得期待。
不僅要抓好種植,養殖也要同步發展。早在5年前,符忠順夫婦就開始圈養了兩頭母豬,這幾年以來,每頭母豬每年都生下豬崽,多的時候一窩豬崽能有12頭,少的時候也有八九頭。符忠順說,豬崽養足了三四個月后,每頭至少可賣四五百元,這又多了一筆收入。“前陣子收成益智太忙了,這段時間準備再養幾箱蜜蜂,再多養點雞鴨。”看得出,符忠順夫婦已著實嘗到了產業多點開花的甜頭。
“有了知識,有了文化,見識就多,生活才能越過越好。”符忠順樂呵呵地說,這幾年,政府的教育補貼很到位,大女兒今年中專畢業,現在在海口工作。此外,經過這幾年打拼下來,符忠順夫婦倆也攢了一些錢,他們經常鼓勵兩個正在讀中學的孩子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大學。在符忠順眼中,孩子們的品德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雖然夫妻倆在文化知識上無法給孩子們更多的指導,但在品德上,符忠順夫妻倆都會經常提醒孩子們要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要懂得感恩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對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符忠順夫妻倆也經常勉勵孩子們盡心盡力伸出援手。
(本報牙叉9月25日電)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