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地理》首發式在京舉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6日訊(記者 裴小閣)9月25日,由中國建筑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主辦的“新時代鄉村振興熱點問題研討會”暨《中國鄉村地理》首發式在京舉辦,與會專家對當前鄉村發展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圖為研討會現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裴小閣攝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和綜合國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城鄉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部劉云中研究員認為探討當前鄉村發展熱點問題這一話題很重要,鄉村具有復雜性、綜合性,必須跨學科、跨部門共同研究討論,才能全面深刻認知鄉村,才能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農業部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齊飛研究員認為,鄉村是極其復雜的地域系統,從地理學視角解讀鄉村、“科普”鄉村,為探討鄉村振興路徑、編制相關規劃提供了認知和分析框架。
新的發展時期鄉村的多樣化功能是不能替代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吳敬學研究員認為,2018年我國約40%的鄉村人口,創造的農業GDP僅占了全國的7.2%,城市和鄉村的勞動生產率相差巨大,城鄉收入差距也很大,但這并不表明鄉村不重要、農業不重要。北京地理學會副理事長朱祖希研究員認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戰略性物質,是基礎的基礎。“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才能“國泰民安”,同時廣袤的鄉村還是最大的生態空間,是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之一,要關注南水北調、三江源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生態基礎設施對鄉村發展的戰略影響。
鄉村現代化的進度與質量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齊飛研究員認為認識和解決鄉村發展問題要站在“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堅持目標與問題導向。農民日報社時政新聞部主任焦宏高級記者提出要從公共治理的角度,更加關注鄉村的人文建設,鄉村發展政策要圍繞“人的振興”進行設計,同時要關注和總結我國鄉村發展新形態、城鄉融合發展新模式。劉云中研究員、吳敬學研究員等提出要客觀辯證地學習借鑒美歐、日本等國家在城鄉等值服務、基層教育等鄉村發展經驗。
鄉村振興是推進國家現代化進程、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中的重要命題。《中國鄉村地理》一書既是以往研究成果的傳承,也符合當前發展需求,立足農業大國的歷史與現實,全面系統地解析鄉村,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