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附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袁家天:吊著尿袋也要完成手術
2017年3月,袁家天吊著尿袋為病人做手術的照片,刷爆朋友圈。在自己做完尿路結石手術不到48小時后,他重新穿上手術服,掛著尿袋,執刀為病人做手術。對于為何要堅持手術,他說:“和病人約定好的,不能失信于人。”
從自己被抬下手術臺到主刀手術,他僅用了不到48小時;從立志治好母親到挽救無數生命,他決意奉獻自己的一生。
他,就是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袁家天教授,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醫者仁心。
今年3月,第五屆成都市道德模范頒獎儀式舉行,受表彰的54人中,袁家天獲得“誠實守信模范”榮譽。
有約在先
掛著尿袋他上了手術臺
2017年3月17日,袁家天突發劇烈疼痛,打了一針強效止痛針后,他堅持把手術完成。經檢查,他被確診為突發急性輸尿管結石,隨后病情不斷加重,最終在愛人的勸導下,做了急診輸尿管鏡碎石取石手術。
而僅僅不到48小時后,還有一臺大手術需要他主刀。袁家天毅然放棄了休養,“這位病人專程來找我做手術,為了這臺手術,他提早準備,已經餓了很多天了。我們有約在先,我不能辜負他的期待。”
結合自己的恢復情況,袁家天婉拒了同事們的勸阻,決定照原計劃為病人手術。手術當天,他身背止痛泵走進了手術室,四個小時的手術,是對他身體、醫術和心理的三重考驗。手術過程中,由于長時間的站立,袁家天感受到了劇烈的疼痛,尿袋里滲著殷紅,但最終他還是堅持完成了手術。
參與手術的王鑫醫生感嘆:“就袁老師的身體狀況來說,我們真心不希望他進手術室。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能請袁老師坐鎮,因為我們手術刀下的是生命。”
他的志向
從小便立志要救死扶傷
救死扶傷的志向,是袁家天幼時立下的。母親身體不好,他從小便立志要當醫生,治好母親的病。他努力考上了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畢業后,他來到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的前身——成都鐵路中心醫院,“當時想著,如果來這個醫院就能免費坐火車了,那時坐火車是好神氣的一件事呀。”袁家天回憶說。
幾十載春秋,袁家天從一名醫學生漸漸成長為業務骨干。這幾年,一直都有大醫院想“挖墻角”,但都被他謝絕了,“在成大附院三十年,有感情了。最重要的是,怕換了醫院后,病人就找不到我了。”
醫者仁心
“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袁家天的生活節奏能以一字概括——忙。他負責的病人,常年保持同一時段20人甚至更多。除每天一次的查房外,每周二,他還要趕赴郫都區人民醫院坐診,僅路上就要耗費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他還承擔了為臨床專業醫學生授課的教學工作。執刀做手術更是家常便飯,凌晨遇到手術也是常有的事。有時,下了手術就直接在醫院睡了,第二天一早又開始工作。
忙碌的同時,袁家天十年如一日做好每一項工作,認真細致地對待每一位病人,“我們面對的是生命,一兩分鐘都是挽救生命的關鍵。”
“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是他常說的話,也是他的座右銘。查房時面對病人,除了關心病情外,他也會“閑聊”救治過的病人的治療經過,一來撫慰病人,二來能讓年輕醫生學到更多治療方法。“袁老師很隨和親切,我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從他那里我學到了很多臨床知識、技術,還有一顆一心為病人的誠心。”王鑫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寧芝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