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社區的“牛醫生”:妙手回春 人送外號“周媽媽”
“遇到牛醫生了”“太神奇了!”……今年年初,一名媽媽在“寶媽群”和朋友圈寫下了向周成華求診的感受后,引發了不少人的共鳴。
令大家嘖嘖稱贊的“牛醫生”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帶著疑問,記者來到成都市金牛區茶店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找到了周成華醫生。
中醫世家
20年懸壺濟世在一線
第一眼看去,落落大方、面容姣好的周成華,很容易讓人顛覆對中醫醫生慢條斯理、白發蒼蒼的固有印象。
今年43歲的周成華出生于中醫世家。年少時,母親見她頭腦聰穎、成績優異,在四個孩子中選中她傳承岐黃之術。高考時,還“強迫”她報考了成都中醫學院(現成都中醫藥大學)。
原本想“換個活法”、不走祖輩老路的周成華最終沒能拗過家長意愿,然而,抵觸的情緒卻在學醫過程中快速轉變。“上大學后,慢慢地我開始喜歡這一行了。”周成華說,在學習過程中慢慢體會到了用醫術幫助病人的成就感,“體現了自己的價值,這是用錢買不到的。”
畢業后,媽媽力勸周成華繼承家業,但她認為“當醫生就要接受更多的磨礪,才能取得更長足的進步。”一心想要證明自己的周成華,這一次沒向家里妥協,最終走出了祖輩世代相傳的診所,走進了更廣闊的天地。
懸壺濟世20年,如今在成都市金牛區茶店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周成華,堅持奮斗在中醫診療第一線。通過不斷學習、摸索,她在治療頸、肩、腰、腿痛和腰椎間盤突出、偏癱等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妙手回春
人送外號“周媽媽”
周成華是一名醫生,也是一位母親。對于孩子們,她總是拼盡全力。2012年,周成華偶然得知,一歲半的鵬鵬(化名)被診斷為白血病。更不幸的是,確診病情后不久,鵬鵬遭遇車禍造成顱內出血10毫升,昏迷不醒半個月。某三甲醫院勸家屬放棄治療,鵬鵬媽媽在網上發起了求助。
出于醫生的本能,周成華前往醫院探視了這個素昧平生的孩子。和鵬鵬家人溝通后,她決定為孩子免費診療10天試試。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周成華介入診療后的第一天,鵬鵬便有了一點反應。到了第四天,孩子奇跡般蘇醒。第六天,鵬鵬已能聽、能看、能動,還能拿著奶瓶喝水了。
周成華喜出望外,同時壓力也更大了——孩子還不能說話,鵬鵬母親為此深感擔憂。在評估了鵬鵬的病情后,周成華決定用針灸為他治療。
經過幾輪施針,鵬鵬終于開始哭喊著叫媽媽,“當時心里的石頭,瞬間就落下來了。”周成華說。
感念周成華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鵬鵬的母親讓孩子認了這個“周媽媽”。這件事在病患中傳開后,不少重病孩子的家長找到周成華求助,“周媽媽”的外號,也不脛而走。
與時俱進
勸誡后輩戒驕戒躁
“學到老,活到老。”這是周成華一貫的行醫準則。她認為,除了自身積累經驗外,還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她向著名整脊專家謝慶良、臺灣傷科泰斗林兩傳等多名醫學專家拜師學藝。時至今日,每天看書充電依然是她的必修課,“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判斷力。”
因周成華醫術精湛,一些國外的中醫愛好者或從業者,如今也慕名而來,向她學習中醫。
“我想為中醫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一點自己的努力。”周成華說,現在一些學醫的年輕人沉不下心來。對此,她認為,醫途坎坷,學習和從業都必須有奉獻和鉆研精神,“要沉得下心、戒躁戒躁,只有這樣才能有所建樹。”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寧芝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