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女子身份證借給朋友沖業績 卻被金融公司電話追債
四川綿陽人小莉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只是幫朋友沖業績,將身份證借給朋友,后來卻接連收到金融公司的追債電話。經警方調查,周某與在金融公司上班的周某某、王某串通,在小莉等19名受害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利用受害人的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向網絡金融消費軟件申請現金貸款共20余萬。16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綿陽市安州區法院獲悉,近日,涉案人員分別因犯貸款詐騙罪或騙取貸款罪而獲刑。
用他人證件信息騙取貸款
去年下半年,綿陽安州區居民小莉多次接到奇怪的電話,對方稱是某金融借貸公司的,小莉通過APP在該公司申請的借款逾期,催她還錢。小莉這才想起在幾個月前,朋友周某找到她,稱其在金融公司做兼職,請小莉幫忙沖業績。方法很簡單,就是用一下小莉的身份證,當時小莉答應了。隨后,小莉和金融公司均向警方報案。去年7月13日,綿陽市公安局安州區分局立案受理,先后將嫌疑人周某、周某某和王某抓獲。
據警方調查,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周某與在金融公司上班的周某某、王某串通后,假借沖業績為由,利用小莉等19人的身份證、銀行卡等證件,采取虛構首付款、編造虛假交易,多次以辦理手機、家電、電腦分期付款的方式,從某金融公司套取貸款現金19筆,騙取貸款的金額共計為104228元。而周某某從每筆業務中抽取300~400元不等的提成,抽取提成共計4200元。截至案發,周某歸還了貸款本金共計48135.94元,剩余56092.06元未償還。
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周某以借手機之名,在陳某某、向某等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某金融公司APP平臺,利用陳某某、向某等人的身份證、銀行卡信息,以上述人員的名義向某金融公司申請現金貸款6筆,共計80000元。貸款成功后,周某謊稱朋友轉款至陳某某、向某等人的銀行卡上,讓其將款項轉給自己。截至案發,周某還了貸款本金13324.70元,剩余66675.30元未償還。
退賠逾期貸款 涉案人員獲刑
今年5月,檢察機關向安州區法院提起公訴。經法院統計,周某參與貸款25筆,涉案金額122767.36元;周某某參與貸款14筆,涉案金額76775元;王某參與貸款5筆,涉案金額27453元。
2018年8月14日,周某某與某金融公司達成調解協議,自愿賠償其經手的14筆貸款逾期欠款46188.25元。2019年2月20日,王某退賠了經手的5筆貸款逾期欠款3571.2元。4月23日,周某向金融公司退賠現金逾期貸款35380.87元。同時,周某還歸還了其余12名受害人向金融公司償還的36620元。至此,某金融公司貸款詐騙所涉金額全部還清。7月8日,周某某退繳其違法所得(每筆手續費)4200元。
近日,安州區法院審理認為,周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借用他人名義,虛構交易事實,詐騙網絡金融軟件公司貸款,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貸款詐騙罪。周某某和王某伙同他人,通過虛構交易,多次騙取金融機構商品貸款,給金融機構造成損失,其行為均已構成騙取貸款罪。依法判處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2萬元;被告人周某某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萬元;被告人王某單處罰金5000元。李強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湯小均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