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感動,沒踢過球的不懂”
“這次比賽太不容易了,感覺當初選擇踢球值了。”回顧起二青會奪冠經歷,楊洋感慨萬千。在8月5日結束的二青會室內5人制女足體校U14-15組別決賽中,楊洋效力的北京大興體校隊5比2擊敗內蒙古赤峰體校隊奪冠。這是本屆二青會北京代表團在足球項目上奪得的唯一金牌。8月15日上午,剛剛從山西趕回北京的教練、領隊及隊員向新京報記者聊起了奪冠背后的艱辛。
回顧
7個人踢完4場比賽
5人制足球是二青會新設項目,分體校和俱樂部兩個組別。體校組小組賽階段,大興體校U14-15女足先是6比1大勝重慶體校,次戰2比0輕取內蒙古烏海體校后晉級半決賽,對手是板凳深度更勝一籌的山東淄博體校。
“很驚險,差一點就放棄了。”門將楊洋回憶,對陣山東隊半場結束時,球隊以0比2落后,下半場扳回第一個球后,距離比賽結束只剩8分鐘。“當時覺得扳回第2個球的可能性不大。”隊長黨予妍也和楊洋一樣,對扳平甚至逆轉沒抱希望。
距離比賽結束還有4分鐘,黨予妍被教練谷闖換下,但她剛下場休息30秒,球隊在對方禁區線上迎來一次間接任意球機會。作為球隊腳頭最硬的球員,黨予妍臨危受命,和隊友通過一次精妙配合將球打進。2比2,此時計時牌顯示只剩3分鐘。
進球后,黨予妍和其他3名隊友跑向楊洋,5個人擁抱著,淚水濕了眼眶。“那種感動,沒踢過球的人永遠不懂。”黨予妍的語調跳躍著,眼里放著光。點球大戰鏖戰7輪,楊洋不僅撲出對手的射門,還在最后一輪主罰命中,護送球隊進入決賽。
全部4戰,門將楊洋一分鐘都沒歇。其他位置只有6個人輪換,其中黨予妍等4名主力的出場時間都“超標”了。“都是主力累得抬不起腿的時候,才換下來喘口氣。”教練谷闖說,“主力下場休息30秒到1分鐘,就主動請戰。”
挑戰
全隊5人制經驗為零
今年4月底,主管女足工作的大興體校副校長趙月軍收到北京市足協通知,要求體校派隊參加二青會5人制女足比賽。“如何湊齊這樣一支隊伍。”趙月軍一時間犯了難,找人是當務之急。
當時體校里U14、15年齡段來之能戰的女足隊員已經不多了。黨予妍、楊洋在內的5名主力隊員正在首都體育學院競技體校中專班就讀,為了保證球隊水平,趙月軍首先想到了她們。此外,4名此前未能入選北京女足梯隊,正隨體校2006年齡段隊伍訓練的隊員也被算在內。
然而這距離報名要求的14人還有差距。不得已,趙月軍從魏善莊中學調來5名校園足球隊員。但這5人要在學校上課準備中考,不能參加合練,之后大部分的備戰期,教練只能帶著9名隊員訓練。
入選的隊員此前并沒有5人制經歷,算上教練谷闖,全隊的5人制經驗幾乎為零。“對于這些初次接觸5人制的孩子是個挑戰,只能從最基礎的停球、變向、挑傳、搓傳等技術動作學起。”谷闖說,球隊前兩周的訓練都在教基本技術。
門將楊洋的位置特殊,轉型過程中需要適應的也更多。“出擊不一樣,11人制要撲出去,而5人制要用身體擋。”楊洋說,由于5人制用球偏硬,球打在身上非常疼,整個備戰期兩腿都有淤青。
為了更好地適應,加練成了隊員們的家常便飯。每節訓練課后,黨予妍都要練半小時左右腳射門,決賽中在中場打進的定位球遠射就是平?嗑毜慕Y果。楊洋每次要跟守門員教練一起磨技術,她記得最長的一次加練了3個多小時,“累到躺在床上說不出話。”
困難
籃球館里練了一個月
5人制足球對場地要求極高,但整個備戰期,場地問題一直困擾著谷闖和隊員們。由于大興體校并沒有配備專業5人制室內球場,起初他們只能借用幾公里外的大興區體育中心的籃球館訓練。
由于時常要倒地撲救,緩沖作用并不明顯的木地板對門將楊洋的影響最大。在一次訓練中,楊洋在倒地擋球時掰到了右腳,后被診斷為腳踝外側韌帶拉傷。但因為另一位門將在魏善莊中學上課,不能參加訓練,所有的射門、撲救練習都需要楊洋一人完成,楊洋在休息了三五天后,又回到了訓練場。
在咯吱作響的木地板上,隊員們就這樣拼了一個多月。之后,球隊搬進了大興體育局里的手球館,訓練條件總算有所改善。但場地用的是羽毛球膠,與正規五人制球場還略有差別。
由于隊員們5人制比賽經驗太少,谷闖調整了備戰重點,主抓體能訓練。為了配合正式比賽的時間和節奏,他將每天下午的訓練安排在14時到16時之間,要求隊員即便上午訓練了3個小時也不能午睡。“雖然教練這樣要求,但有些隊員累得不行,還是睡著了。”楊洋笑著說。
當時正值盛夏,下午訓練時,室外最高氣溫達到38℃。谷闖要求把手球館的門窗都關上,隊員要在室內接近40℃的高溫悶熱下,完成兩小時訓練。“正式比賽打兩節,我們訓練打4節,練得就是體能和耐力。”谷闖介紹,球隊甚至連唱國歌、入場儀式等環節都一一模擬,為的是消除任何一個細小環節對隊員們心理的影響。
在趙月軍看來,球隊這次奪冠并不意外,“教練員準備到位,隊員們吃苦耐勞,金牌只是水到渠成。”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