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科研成果產業化 長虹攜手電子科技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
中新網6月6日電 日前,電子科技大學與長虹共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協議簽署和揭牌儀式在成都舉行。雙方攜手共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將以實驗室為載體,促進雙方在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領域的科學研究,推動新能源材料技術創新研發及產業化。同時,在長虹建立相關領域學生實訓基地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標志著雙方合作又升華到了新的高度。

據了解,長虹為加強公司新能源產業的技術儲備與產品競爭力,于今年初,成立新能源材料燈塔實驗室,主要負責新能源材料領域的技術戰略研究與規劃、制定技術發展路線、研究開發新能源關鍵材料及器件等,提升長虹新能源業務競爭力。本次與電子科技大學攜手共建實驗室,是長虹新能源材料實驗室充分整合內外資源,發揮協同效應的重要一步。
優勢互補,共謀新能源材料產業新突破
“和電子科技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將有助于我們在人才儲備、新材料及新技術研發方面形成新的優勢。”長虹新能源材料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高劍表示。
據高劍介紹,此次與電子科技大學共建新能源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將充分利用電子科技大學學科及人才優勢,服務于長虹及當地企業,并輻射全國,提升先進技術等創新研發能力;通過新能源材料產業相關技術的消化吸收提高和原始創新,積極推進技術和科研成果產業化,服務于新能源材料產業的發展;通過市場化運作,為相關領域企業提供公共性、開放性的技術研發、整體方案制定服務及產品檢測、驗證服務平臺。
此外,為提高校方研發團隊積極性,促進實驗室持續、穩定、長期運營,雙方還將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探討研發運營機制,為科研成果產業化提供平臺及保障。
“長虹具有很強的產業優勢、管理優勢與技術優勢,我們相信雙方共建聯合實驗室,充分協同、優勢互補,在新能源材料方面開花結果。”電子科技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電子科技大學研發實力雄厚,與長虹的技術結合度高,雙方合作歷史悠久。2011年,雙方形成戰略合作關系,在人才、科研、學術等方面開展了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并陸續共建了信息顯示器件、數字應用支撐軟件和精密測量與雷達系統等校企聯合實驗室,開辦長虹人才培養班,對長虹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長虹公司董事長趙勇表示,當前長虹正以深化國企改革為契機,持續推動智能戰略落地,加快面向物聯網的轉型,努力構建全新的產業生態。同時,他強調,雙方將不斷深化合作,進一步在人工智能、物聯網、信息安全等領域,探討構建新型科研組織機構,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建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利益鏈均衡機制,推動領域內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價值實現,支持長虹的創新發展,為我省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資源協同,構建多層次技術創新與研發體系
近年來,面對全球技術進步加快,智能化、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深入推動產業變革的外部趨勢,長虹結合產業發展方向與技術路線規劃,加快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球研發布局和多層次技術創新體系。
據長虹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充分發揮長虹、美菱、華意等國家級技術中心以及北美、西班牙、捷克等海外研發中心的研發與協同優勢基礎上,長虹相繼建成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能源材料燈塔實驗室,匹配核心戰略方向強化技術創新引領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與清華大學、中科院、電子科技大學、MIT等國內外頂級高校、科研單位建立技術合作,著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據上述負責人透露,除了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領域強化技術創新與積累外,未來長虹在“傳熱學、仿真能力、視覺識別技術、產品外觀工藝”等電子工業重點科學領域深入開展技術創新工作。
新經濟時代,企業的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沒有核心技術,就難以形成良性的長遠發展,在當下的全球經濟環境下尤其如此,加強企業與高校的合作,產學研成果化,是技術創新的有效路徑。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