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可及性指數排行榜發布 GSK登頂
11月13日,藥品可及性基金會發布了2016年藥品可及性指數排行榜(Access to Medicine Index 2016),葛蘭素史克,強生、諾華位居前三。排行榜稱GSK是“最以藥品可及性為目的的公司”。
藥品可及性指數排行榜是由藥品可及性基金會評估發布。這個基金會是一個國際非盈利性組織,創建于2004年,致力于提高藥品可及性。2008年,藥品可及性基金會首次發布排行榜,此后每隔兩年發布一次。
自2008年起,基金會從7個技術層面度對TOP20研發型制藥企業進行評估,目的是引導制藥工業在提高藥品可及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特別是提高藥品在中低收入國家的可及性。這7些指標是:藥品可及性管理、市場影響力與合規、研發、定價、生產與分銷、專利與許可、能力建設和產品捐贈。
報告顯示,2016年排行榜背后,基金會通過83個指標,評估了TOP20企業在107個國家,自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期間,在51種高負擔病種上的藥品可及性狀況。資料顯示,對于中低收入國家負擔最重的51種疾病,上述20家企業共上市了850種藥品,另有420種藥品在研,其中超過100種在研藥物自2014年起進入管線種藥品是商業價值較低的品種。
GSK憑借在研發、定價、生產與分銷、和產品捐贈方面的表現,問鼎排行榜。“十年來,我們在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方面的努力得到了藥品可及性指數排行榜的肯定。這是對每天勤懇研發和帶來創新藥品和疫苗的GSK人及其合作伙伴的證明。這些努力意味著更多最貧窮國家的兒童獲得致命性疾病的免疫接種;意味著更多患者能獲得急需的HIV和哮喘藥品;意味著基本醫療服務覆蓋最偏遠的社區。”GSK首席執行官安偉杰評論稱。
GSK告訴記者,2014年排行榜上, GSK的得分較以往有所提升,在七個類別中,有六個類別排名前三。此后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藥品可及性。比如:
擴大分級性專利和知識產權,提高世界最貧窮國家的藥品可及性。
在一項提高HIV藥dolutegravir的可及性的舉措中, HIV公司ViiV Healthcare擴大了其現有的藥品專利庫的dolutegravir配方的許可協議范圍,以覆蓋所有剩余的中低收入國家,意味著新增270,000人納入許可范圍,其中包括發展中國家的94%以上HIV患者。
向更多產品引入公平定價戰略,涵蓋的疾病有艾滋病、下呼吸道疾病、哮喘和百日咳。
通過與”救助兒童”組織的合作,幫助世界最貧窮國家的130萬兒童,包括為兒童治療瘧疾、肺炎和腹瀉;以及為兒童提供疫苗。
提升潛在新型抗生素的研究,簽署行業,呼吁減少抗生素耐藥性,投入研發及提高抗生素的可及性
安偉杰稱,對業務模式的根本性使GSK的產品盡可能做到可得、可及,同時產生回報,以便維持經營和投入研究。他表示,提高藥品可及性是一場復雜的持久戰,今年的排行榜的要求更高,“我們不能就此止步”。GSK方面回應稱,這個排行榜特別肯定了其為更多藥品實施公平定價戰略,商業模式改變,對開發產品和技術的努力。
據GSK介紹,在提交2016排行榜評選資料后,其已采取進一步措施強化藥品和疫苗的可及性。包括在無力組織的情況下,向資助和開展難民疫苗接種項目的國際知名民間組織提供低價肺炎球菌疫苗。
專注領域:大健康產業(包括醫藥領域、醫療領域、健康產業領域跨國企業、本土企業,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報道:醫療政策;醫療科技前沿(前沿科技的醫療應用)等領域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