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援鄂護士工資1700元“求編制”!衛健委這樣回應……
近日有自稱“援鄂醫療隊護士”的網友在甘肅省衛健委官網留言,希望官方也能解決自己的編制問題。
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工資1700的護士留言“求編制”
該網友言稱: “我是援鄂醫療隊的一名護士,在前線我拋下爹媽及孩子,來為國家出自己的一份力,忘記了自己的生死。平安回來,咱們省的各市級都解決了工作編制問題,我也懇切地希望咱們蘭州市,也能看在我能犧牲自我為大家的份上,幫我們解決編制問題,對我來說很重要,我現在的工資是1700元,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我在艱難地支撐著,望領導重視,不要讓我們寒心,國家有難有我們,我們有難無人幫。”
對此,甘肅省衛健委回復稱:“網友您好:留言收到。首先向您致敬!感謝您參加援鄂醫療隊,為國家和武漢人民奉獻!醫院編制是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主管,建議您向蘭州市衛健委反映您的情況。謝謝!”
相關公開新聞報道顯示,1月28日,甘肅第一批援鄂醫療隊137名醫務人員從蘭州出發。截至3月24日,甘肅第六批援鄂醫療隊172名隊員乘坐包機返回蘭州,甘肅省共派出了796名援鄂醫務人員。
這已不是援鄂醫護編制待遇問題第一次引起關注。在白衣天使前線沖鋒陷陣的同時,我們該如何記住他們的付出與犧牲?
援鄂隊伍中護士占七成
在4月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 我國在湖北援鄂醫療隊員達到4.26萬,其中護士2.86萬名,占了70%。
從年齡來看,80后、90后占護士總數的90%,其中90后護士占比達到40%。可以說這些年輕護士他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也為我們青年人樹立了楷模。
在護士當中,從性別來看,女性護士有2.53萬名,占援鄂護士總數的近九成,可以說年輕女性在這次疫情防治工作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專業來看,主要包括重癥、呼吸、感染、CRRT等專業,這些護士也在一線發揮了重要的專業職責。
中央部署,《通知》關懷
國務院2月23號發布《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全面落實進一步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同樣要求對廣大醫務人員的進一步保障:
一、提高疫情防治人員薪酬待遇。
二、做好工傷認定和待遇保障。
三、實施職稱評聘傾斜措施。
四、落實一線醫務人員生活保障。
五、加強醫務人員個人防護。
六、確保輪換休整到位。
七、及時做好心理調適疏導。
八、切實落實有困難家庭的照顧幫扶。
九、創造更加安全的執業環境。
十、開展烈士褒揚和先進表彰。
加分政策惹爭議!
《通知》中多次提到對一線醫護人員子女教育給予更多關愛。從3月12日開始,山東、南京等多省市先后表示將對一線醫護子女實施中考加分照顧;而作為本次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更是明確提出:
“2020年參加中考的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有關市州可在其錄取總分基礎上增加10分后參加中考招生錄取。”
然而,在對幾乎所有針對醫護人員補助、優惠都得到一片叫好的背景下,“給醫護子女加分”引來的卻是大范圍爭議。
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即認為,教育資源稀缺的大環境下,應保證高考的公平性。更有人認為,這是用其他孩子的權益補貼醫護人員的孩子,針對醫護人員實質性的保障卻存在缺位。
有人提出質疑,能享受到“加分”補助的前線人員,比例遠遠少于設計。前線醫護人員多為年輕40歲以下的80后、90后,子女處于中高考階段的較少。此外,僅針對醫護子女的加分是對其他崗位的不公平。奮斗在前線的不只有醫護人員,還有基層民警、建設醫院的工人、運送病人的司機等。
對醫護人員的政策傾斜,本意是好的,但由于優惠的覆蓋面太小,可能會讓剛下病毒火線的醫護人員,再次成為大眾情緒發泄的靶子。
多地開啟“入編”綠色通道
醫護:心里很甜
除了提高待遇,為援鄂醫務人員解決編制問題也成為各省探索實施的關愛舉措。近日,各地紛紛啟動援鄂一線醫務人員入編“綠色通道”。
此舉在社會上贏得一片叫好。這是以不打擾前線, 最直接的方式入編,是對醫護人員權益尊重的具體性舉措,它是一種激勵,是身份的認同,更是對他們付出的一種認可。 編制內外的待遇大相徑庭,在疫情面前,編外人員并沒有退縮,為他們“入編”,既是編制激勵政策,更是對同工同酬最充分的體現,當贊更值得推廣。
補助標準不明確,遲遲未收到
1 月 30 日,財政部、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財社〔2020〕2 號)》, 對參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給予每天 200~300 元的臨時性工作補助。
2 月 22 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全面落實進一步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若干措施的通知》, 將湖北省(含援湖北醫療隊)一線醫務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標準提高 1 倍、薪酬水平提高 2 倍,擴大衛生防疫津貼發放范圍,確保覆蓋全體一線醫務人員。
丁香人才此前收到1746份調查問卷,表示近八成(78.8%)援鄂醫護人員未收到防疫補助,有27.6%的醫護人員得到包括生活物資、子女教育、免費午餐等在內的其他福利。
既然國家已經下發通知,對參加防疫防控的人員進行補助,希望可以落到實處。補助和獎勵也應該公開透明化,做好及時的公開。
目前的補助標準不明確、沒細化、未分類,一線二線標準不清,導致部分應該拿到補助的一線醫務人員沒有收到補助。也有不少醫護表示堅守在崗位的參與防控工作但因未確診到病人而沒有補助。
非公醫療隊:希望得到精神層面的肯定
還有一些民間組織的醫療隊,自費馳援武漢,同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中的大部分近期平安返回。但也有一些問題。
4月13日,丁香園的一篇文章《她們為武漢拼過命,如今只想要家鄉認可》,報道了白求恩基金會聯合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腎臟病透析專委會創始人陳少波,組織了一支32人的非公醫療機構血液透析醫療隊,馳援武漢,在逐步打通進駐路徑,協助完成武漢市感染透析患者 30% 以上的透析服務,彌補公立醫療援助死角之后。
卻遭遇了回家難的問題:要拿到所在地的“接收通行證”困難重重。
有些地方衛健委答復:“你們不是我派的,這事要請示領導”。更有工作人員粗暴回復:“你挺能耐的呀!這是個人行為,你自己負責。不要以為你去趟武漢就了不起。回來我一樣把你當成從外地來的務工人員隔離!” 不計報酬、不計生死的他們,其實所要的只是精神層面的肯定。
所幸,后續反饋,各地衛健委接收問題大部分已得到圓滿解決;非公醫療協會也有相應的志愿者名單公示及表彰。武漢當地對醫療隊員各種保障措施有力、到位,與國家隊無異。
今日話題↓↓↓
歡迎留言討論!
進入
點個在看,感謝TA們!
- 標簽:磁懸浮列車圖片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