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正雨來到B站,“大俠盧小魚”找位置
《大俠盧小魚之夕陽紅戰隊》在B站獨家上線后,播放量在一周內沖上了3000萬,同時口碑也呈現了一定的爭論。一方面,播放量年輕用戶對再次出山的“盧氏喜劇”的認可,或者至少是好奇,另一方面,一種創作者與觀眾的磨合正在發生。
雖然進場就有B站常見的“爺青回”彈幕出現,但諸如此類的懷舊并沒有成為彈幕的主旋律,進而很快過渡到了對劇情的討論當中。
《大俠盧小魚之夕陽紅戰隊》(以下簡稱《大俠盧小魚》)中,盧正雨再次自導自演、并以“盧小魚”這一人物身份出場,但用盧正雨自己的話來說,這種設置并不是為了“搭建某種宇宙”,而是一種比較自然而然的順延,“此盧小魚”和以往的盧小魚沒有太大關系,甚至“只是重新起名字太麻煩”。
《大俠盧小魚之夕陽紅站隊》海報
從周期上來看,《大俠盧小魚》幾乎可以用“愣做”來形容。這并非貶義詞,1年多的劇本準備期,1年多的后期制作,盧正雨承擔了包括導演、主演、服化道、包括字幕在內的后期制作等一大批內容。
在監制、制片人盧梵溪看來,雖然從影視工業化的角度這未必是好事,但從喜劇創作的角度,盧正雨本身有一套自洽的邏輯,有一套自我驅動、能夠正常運轉的體系,同時也能將“喜劇”的概念與新興的“搞笑短視頻”相區隔,形成差異。
情景喜劇、乃至喜劇劇集整體式微的今日,《大俠盧小魚》目的顯然不會在提供解決方法,也不提供此類內容消費本身的意義。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看見一種趨勢、堅持一種理念、遇到對內容有探索任務的社區型平臺,三條線的交界點,就是《大俠盧小魚》的位置。
路也許會有坎坷,但也要有人走。
01 | 探索式創作
“盧正雨可能是當時那一批人當中唯一還在做這件事的。”《大俠盧小魚》監制、制片人盧梵溪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那一批”指的是互聯網視頻早期的“網絡劇集”創作者。2008年11月,《嘻哈四重奏》第一季上線優酷,出品人古永鏘,監制盧梵溪,盧正雨自編自導自演。
在此之前,盧正雨最著名的故事是“追星成功”周星馳,2007年,周星馳參加《魯豫有約》時,作為粉絲的盧正雨拍攝了短片《我們的故事》,并得到機會上臺,親手將光盤送到周星馳手中,光盤里還包括了他其他幾部拍攝的作品。2010年,周星馳邀請他加入《西游
- 標簽:朵拉農場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